《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的叙事分析

《喻世明言》是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三言” 之一其余两个,一曰《 警世通言》,一曰《醒世恒言》。 《喻世明言》 原名《古今小说》,全称《全像古今小说》,后改称《喻世明言》,以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名相配。 全书总 40 卷,亦可谓 40 篇。 《喻世明言》收录的故事涵盖宋元明三个朝代,《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这一故事题材来源根据学者们的研究,该篇本事见于《鸳鸯灯》,出自《惠亩拾英集》(原文已丢失),入话为《张生彩鸾灯传》,收入《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改名为《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冯梦龙对此改动颇多。笔者尝试从叙事情节,人物塑造和叙事主题三个方面对这篇作品进行叙事分析。

1. 叙事情节——合理与冲突性
一篇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是否能吸引读者的视线和关注,关键点就在于情节的精彩程度,即故事情节是不是具有戏剧冲突性。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极为明显的特色就是巧合情节的设立。“巧合情节的设立,是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是我国小说创作叙事结构的典型代表。我国古代的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都讲究一个‘巧’,即说书、唱戏,无巧不成。它是我国叙事文学创作中作者的基本结构思路,反映了我国读者或听众对传统叙事文学作品审美心理的思维定势。”明代小说为了迎合读者猎奇审美心理的需要,非常重视情节的设置,产生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巧合成了结构小说屡试不爽的的叙事策略。
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作品中的巧合:张舜美年方弱冠,是一个清俊标致的秀才,上元佳节在游玩过程中与小姐刘素香因词相会结缘,一见钟情,这是第一个巧合,即初相识,犹如故人归。此后刘素香的家人凑巧不在家,于是两人便相会两日,因为忧虑女方父母归来,因而决定私奔,然而在私奔途中出城过程中前后随行,却偏偏走散了,两人一方朝城外,一方沿原路回到城内,两人就此分离了,这是第二个巧合。第二日,又凑巧在新码头看见一只绣鞋,周围人议论有女孩溺水而亡,复又到城中探信,皆说刘家女儿投水死了,心中惊惧不安,大病一场,这是第三个巧合。此后,刘素香在一尼姑庵寄宿,张舜美在杭州温习经史。时间倏忽到了三年后,张舜美逢科举考试,并且得中首选解元,上京会试途中路过镇江江口,狂风大作数日不停息,只得在此停泊。在停泊时,张舜美独自散步独行,恰巧行至一个小庵,一进去碰到尼师,与刘素香得以重逢,这是第四个巧合。此后一路至京,连科进士,并一同前往刘家,大摆宴席。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子孙贵盛。
故事中可谓是巧合迭出,但又显得合乎情理,同时显示出冲突性和情节性,十分精彩。
2. 人物塑造——才子佳人的人物形象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的两个主人公张舜美和刘素香均为才子佳人的设定,小说中对主人公正面人物形象的设定大多为才子配佳人,这也算是中国叙事小说的一个传统,例如《梁祝》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等等。可以说我国传统的叙事小说中对于男女主人公的正面形象设定大多都是才子佳人。
  在这篇《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张舜美作为传统才子的形象,一开始便是清俊标致,风流未遇的秀才。在于刘家小姐的相遇也是吟诗作赋,两人的初遇以及之后的情诗相会,呈现的正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模式。此后在科举考试中得中进士,与刘素香一起衣锦还乡,体现的就是一个我国古代比较普遍的才子形象。
  与之相对的,刘素香的形象显然与佳人的形象有出入,诚然,张舜美与刘素香二人相遇时对刘家小姐的描写确实是佳人的形象:凤髻生云,峨眉扫云,生成媚态,出色娇姿。在与张舜美两人以诗相会的过程中也确实是知书达理的佳人形象。然而这样的闺阁女子却在父母不在家之时,主动邀请张舜美与之私会,并主动提出与张舜美私奔,这里的女性形象就带上了自我追寻,追求自身幸福的色彩,刘素香敢于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当时的封建传统作出反抗,具有叛逆性格。给我们展现出来的是一个追求爱情自由,背叛反抗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的形象。她美丽而多情,内心炙热,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
3. 叙事主题
  小说的叙事主题是小说的思想内涵,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除了拥有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复杂饱满的人物形象之外,还应该通过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蕴含的哲理思考来打动读者,从而引发读者对于自身、对于社会、对于世界的思考和关注。那么《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这篇短篇小说又给我们展现了怎么样的叙事主题呢,以下我将尝试对此进行分析。
  首先一点便是对美好爱情和至请可贵的歌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这一故事入话为《张生彩鸾灯传》,作者对这一故事进行了较大的改写,与《张生彩鸾灯传》相比,解体了殉情话语,同时也对性别角色进行了重塑。在这篇故事里,张舜美和刘素香两个人为了追求爱情,相约私奔,在两人意外走失的时候,心急如焚,在北关门以及周边地区整整寻找了一夜,后来在误以为刘素香溺水而亡的时候,更是大病一场,在病好以后不肯回乡,而是在邸舍里温习经史,在次年上元灯夕之时,感怀刘素香,并立下誓言终身不娶,以答素香之情,足见作者对爱情以及至情可贵的歌颂。
其次一点是才子佳人对美好爱情的勇敢追求。张刘二人在上元节吟诗意外相会并且一见钟情,张舜美积极向刘小姐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刘小姐亦是给张舜美留书一封,让他在自己父母不在家的情况下来自己家中与之相会,并且在后面担心父母归家不能与张舜美长相厮守之时,主动提出二人一同私奔,张舜美亦愿意放弃本来在此处准备科考的安排,与刘素香私奔,可见二人对美好爱情的勇敢追求。刘素香一方更是反映了古代女子所面对的种种封建枷锁,以及女性意识觉醒后对于封建思想和三纲五常的反抗。
最后一点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描绘。我国古代私奔题材的才子佳人小说并不少见,国外的更是有不少,但是这种题材的小说结局大多并不美好,甚至可以说是不好。我国私奔题材的代表作品《梁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无疑是郎才女貌,然而两人的爱情并没有落得好下场,两人双双以死亡告终,虽然有化蝶一说,但是这并不是好的结局,仅仅是为了稍微安抚读者一些罢了。而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局亦是双方都服下毒药而死,并没有皆大欢喜的场景,爱情的开始固然是甜蜜的,结局确是悲剧。与之不同的是这篇《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张刘二人一开始的爱情就是来的狂风暴雨,随后一拍即合相约私奔,虽然在私奔的途中不幸走散,此后一别三载,却有天公都为二人的爱情作美的机缘。张舜美中仕途中天公留船,更有仙人给刘素香托梦她的情人就要与她再会,果不其然第二日两人就得以再会,并且张舜美高中得以授官职,与刘素香二人携手衣锦还乡拜见刘家父母,从此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了一起。这种大团圆模式是中国叙事小说之中经常会出现的结局,也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结局,但是在私奔的题材中往往不会安排这种结局,因为在我国叙事小说传统,以及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私奔是又被称为淫奔,在广大人民民众的心里是极其违背纲理伦常并且丢人现眼的行为,因而主人公因此而得到应有的教训或者说是死亡才是合理的结局。而作者在这篇《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却赋予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也是对美好爱情的一种描绘。
时间:2023-12-23 作者:汪如雪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关注:
校园文学推荐
  •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的叙事分析
  • “三言”是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编纂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包括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一百二十卷,一百二十篇,
  • 12-23
  • 返乡
  • 过去的沉重成为枷锁,我是诞生于愚昧中的儿子,可愚昧与封建偏偏将我培养为一个聪明人,于是聪明人永远为自己的清醒而痛苦
  • 12-09
  • 桃之“妖妖”,我心念念
  • 冬离春临,春去夏至,夏末秋往;芽冒又落,叶繁又疏,花开又败。这是一年四季亦是故居院中那年年复年年的桃树。
  • 12-09
  • 《祝福》中的语言重复及其意蕴
  • 鲁迅小说中重复技巧俯拾即是,成为鲁迅作品中重要的语言景观。重复既是作者具有个性化的叙事方式,也是表现主题的需要。《祝福》中就有
  • 12-08
  • 紧跟时代,正确“审丑”
  • 随着时代发展,“丑文化”慢慢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丑文化”可以从历史发展角度,内容,形式和效果四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从四
  •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