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中“游”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

  “游”是庄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又隐藏着艺术元素。“游”观念中所蕴涵的这种自由境界是一种与现实相统一、与人相契合、与自然相融合、与社会相协调的生存境界。庄子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建构自己哲学体系和文学理论。因此,庄子“游”观念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境界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
庄子将“游”赋予了一种新的生命形态,认为“游”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精神,是一种自由境界的体现。“游”作为一种精神形态,反映了人的内在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相统一的自由境界。而庄子“游”观念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境界,与其所处的时代有着密切关系。在庄子那个时代,道家学说已经成为具有独立形态的学派。这种生活境界正是当时人们所追求的儒家积极入世精神和道家无为思想相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
  一、   庄子“游”的文化精神
  “游”在文化精神上主要表现为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游于天地  间以及自我心灵解脱自由的文化精神。这种自由和自在就是一种无所束缚、无所牵挂和自由自在的状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甚至不逾矩的状态,也是一种心无挂碍和自由自在地生活状态。
(一)逍遥自得
  “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逍遥自得。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人应该达到这样一个境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命题意指人应该摆脱外在的一切束缚,达到内在的自由状态。所谓“至人”就是指能够达到完美境界的人。当一个人摆脱束缚之后,他就会获得真正的逍遥。而这种逍遥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精神上的逍遥;其次是物质上的逍遥。要想实现逍遥,就必须要抛弃一切外在的束缚。在《齐物论》中庄子曾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智慧和年纪都是外在之物,金钱、名利也是。庄子认为脱离了这些外在之物才能称之为真正的逍遥境界。
(二)物我两忘
  物我两忘是《庄子》中“游”的根本精神。“物我两忘”是指庄子通过对万物的观察,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物平等,那人与人之间也应该是平等的。对于“物我两忘”的解释,我们可以从《庄子》中寻找到很多依据。比如《逍遥游》中有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倘若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必然会失败。因此,庄子认为人应该摆脱世俗功利和名利得失的束缚,以一种自由自在、逍遥自得、无所拘束的状态去生活。而“物我两忘”这种境界就是“无所待”境界。
庄子“游”的观念在其《齐物论》、《逍遥游》等重要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庄子将自己关于自然与人、生命与生命、宇宙与宇宙等问题的思考都用“游”这一观念表达出来。所谓齐物论就是人不应该去探究宇宙的终极意义,而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关系,要做到天、地、人合一。 “齐物论”是庄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将所有事物都看作平等的存在这一理念与道家思想中的“道”是相通的。庄子认为万物平等,要想消除事物间的差别,就要做到物我两忘。
庄子认为,万物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但人只有在满足了自己的需要之后,才会得到精神上的解脱。庄子认为,万物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当人拥有了物质之后,就会受到物质的束缚。这种束缚是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有形方面包括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两个方面。无形方面则包括人的观念、思想等方面。所以,在庄子看来,要想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首先就要摆脱物的束缚,也就是要摆脱对物质世界的执著。只有这样,人才能得到精神上的解脱,才能获得自由和自由之感。可见,庄子所追求的“游”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
《庄子》中的“游”思想还包含着摆脱社会环境的含义。“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它与人类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在社会中生活,如果不能摆脱社会环境,那么就无法真正做到自由。
(三)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无不为”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内容.“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为”和“无事”,它在庄子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而《庄子》所要表达的就是要将人从外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状态。而在《庄子》中,这种“无为而无不为”就表现为“逍遥游”。逍遥游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达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一思想在《逍遥游》中体现得最为明显,《逍遥游》中所提到的“无为”就是指“不以自己为目的,而是以天地万物为目的”,这就体现了庄子思想中“无为而无不为”这一主题。
所以庄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指的就是在自然状态下无所追求、无所作为、无所成就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为庄子认为只有达到了这种状态,才能做到不受外在事物干扰、不受任何外部力量驱使、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
《庄子》中的“游”,是一种心灵上的自由,是一种内心与外物完全融合的状态。这种自由并不是一种现实意义上的自由,而是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自由。这种自由在庄子看来,并不是一种消极、被动地去适应世界,而是积极地去适应世界,并且超越这个世界。庄子认为,人在宇宙中生存就必须要顺应自然,遵守天地万物的法则。
(四)无待
  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到了“无待”,也就是不去寻求所谓的自由。在庄子看来,要想达到真正的自由,就要做到无待。无待就是要抛弃自我、忘却自我,也就是说要做到“心无所住”,就是不去追求那些虚幻的东西,从而达到一种逍遥的状态。但庄子的这种逍遥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逍遥,而是一种积极的逍遥。《逍遥游》中还有一句话:“无待焉而生,无待焉而死”。意思是说人在没有任何牵挂和顾虑时才会产生对生命的珍惜之情、对生命的珍惜之意。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庄子所说的“至人”不是那种脱离社会、脱离现实的圣人,而是能够做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从而达到与天地同寿的境界。庄子所说的“神人”也不是那种能力超绝、无所不能的神,而是能够做到与万物共情、与万物同乐、与万物齐一、与万物一体,并且能够做到不为外物所累、不为物所役的人。
在庄子看来,真正能够做到这些境界就是达到了“至人”这一境界。而这种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达到,因为庄子在现实生活中追求一种无用之用,即所谓“无用之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达到这种境界也不要紧,只要能够达到“无待而自适者”这一境界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呢?那就是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游”。只有做到了“无待而自适者”这一境界之后,人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无所求、无所待,也才能真正地做到逍遥游。
二、   艺术精神的两种表现
  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艺术精神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社会的一种态度和观念。艺术精神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种艺术精神就是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自由境界。如果将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进行具体分析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就是对儒家积极入世精神和道家无为思想相融合之后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就是“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自由境界。因此,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也就是其在自由境界下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存状态和人生态度。
(一)“逍遥游”的人生理想
  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自由境界,可以说是其在人生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理想,也就是其在追求自由境界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这种人生态度可以说是庄子对自由境界下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认可,同时也可以说是庄子对自由境界下的一种人生理想。只有当一个人实现了自我价值之后,才会真正体会到“逍遥游”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境界,同时也会在这种自由境界下体会到一种自由境界。
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就是其在追求自我价值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也就是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这种自由境界,既是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是其在“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正是因为这种人生态度,才使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由境界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从庄子“游”观念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来看,庄子“游”观念中所蕴含着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一态度贯穿于庄子的整个文学作品之中。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对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描述,表现出了庄子对于人生积极入世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在《人间世》中,庄子通过对人间世中各种人生困境的描述,表现出了庄子对于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在《人间世》中,庄子通过对儒家积极入世精神和道家无为思想进行融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人生态度。
  “游”观念作为庄子哲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其所反映出来的是人的内在自然属性和精神属性相统一的自由境界,是一种由内而外、由精神至自然的生命状态。在中国历史上,庄子思想体系中“游”观念所反映出来的自由境界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道家思想相融合之后形成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这一点是我们今天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下去的。
 
时间:2023-12-06 作者:谢祈晏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关注:
校园文学推荐
  • 紧跟时代,正确“审丑”
  • 随着时代发展,“丑文化”慢慢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丑文化”可以从历史发展角度,内容,形式和效果四个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从四
  • 12-06
  • 做时代新人,发时代新声
  • 今年是2023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第一百零二个年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之际,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之初,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 12-06
  • 活埋
  •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校园,却被重压和痛苦所埋葬,像是溺水的不幸者,只能去抓住最后的浮荡。
  • 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