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荣昌四珍非遗探研:特色畜禽与传功工艺协同传承计划”实践团走进荣昌兴旺种猪场,通过实地观察与负责人访谈,系统了解荣昌猪品种特性、养殖规模及产业发展现状。 在养殖场负责人的引导下,团队成员近距离观察了荣昌猪、陆川猪、太湖猪等多个生猪品种,重点学习了荣昌猪的生物特征与养殖优势。据介绍,荣昌猪以“黑眼圈”“菊花头”“腰凹肚大耳朵小”为典型特征,具备耐粗饲、适应性强、母性好等独特优势,可适应青饲料与精饲料混合喂养,肉质肥多瘦少但口感优良。负责人特别说明,荣昌猪虽能与杜洛克、约克、长白等品种杂交培育二元杂交猪,但杂交后代会失去标志性的“熊猫眼”特征,这对地方品种纯种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图为荣昌猪 王娜摄)
通过负责人讲解,团队还系统梳理了养殖场的产业运营模式:顶峰时期存栏母猪达5000多头,现采用“电话预约+现场交易”为主、周边区域配送为辅的销售体系,线上销售因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尚未规模化;政府通过“母猪产崽5头以上补贴500元”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合作社模式曾带动数千户农户参与养殖增收。此外,负责人分享了2006年创业至今的养殖经验,团队成员对疫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技术细节有了初步认知。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荣昌兴旺种猪场 肖榆摄)
“荣昌猪既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也是荣昌‘四珍’之一,其品种特性与产业韧性值得深入研究。”陈娟老师总结道。此次探访不仅让实践团直观感受地方猪种的生命力,更启发师生思考传统养殖业与非遗文化协同传承的创新路径。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荣昌猪品种保护与产业升级,为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提供青年视角。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重庆市荣昌区兴旺种猪场的合影 李湘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