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一蓑烟雨守匠心:重人科实践团探访荣昌折扇厂,见证尹春莲的指尖传承

细雨浸润着荣昌老街的青石板,七月的暑气被揉进湿润的风里。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荣昌四珍非遗探研:特色畜禽与传统工艺协同传承计划”实践团踏进隐于巷陌的荣昌折扇厂,木料的清冽香气扑面而来,与窗外的雨声交织成独特的序曲。夏布扇的粗犷、绸缎扇的华美、漆嵌扇的流光溢彩,如展开的时空卷轴。
  
  (图为学生参观陈列厅 郑郁川摄)
  荣昌折扇厂的根,深植于明朝嘉靖年间,传承已逾四百年。它早已超越纳凉工具,成为巴渝文化的精工名片。历经风雨,抗战时期甚至被迫内迁,命悬一线。1956年迎来转折,老艺人重聚,更获周恩来总理亲笔关怀。这份沉甸甸的认可,让这面老字号招牌重焕生机,铸就了一段指尖上的不朽匠心,至今仍是闪亮的非遗名片。
  
  (图为尹师傅介绍折扇厂历史 王娜摄)
  薄薄的竹篾在他手中温顺游走,刻刀轻划,竹屑轻扬,精准的弧度便悄然成型。铺开扇面,墨笔如行云流水,一株苍劲古梅瞬间破纸欲绽!最绝的是收扇一刻——手腕轻抖,“唰啦”一声脆响,狂放墨意瞬间收敛于方寸之间。学员们看得目不转睛,直呼开了眼界。这毫厘之间的功夫,全是几十年沉淀,生动诠释了何谓匠心传承。
  
  (图为王娜体验折扇制作 肖榆摄)
  实践团成员王娜摩挲着刚体验制作的竹骨折扇,扇柄还带着新竹的微涩:“从前只觉得非遗是博物馆里的摆件,今天在尹老师手上,看见活的历史。”那些无法被流水线复制的生命质感,正随着大学生手机里记录的影像与笔记,流向更远的江湖。
  
  (图为实践团与非遗传人合照 向薇摄)
作者:刘冰清 肖榆 郑郁川 胡佳琪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荣昌四珍非遗探研:特色畜禽与传功工艺协同传承计划"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浓农”茶旅收官,共话振兴未来
  • “浓农”茶旅收官,共话振兴未来
  • 7月30日,山东理工大学“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在青岛瑞草园圆满完成茶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茶园、制茶工坊及爬宠食
  • 07-30
  •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践团探索5G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