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气蒸腾,江苏科技大学校门前,10名学生身着实践队服,以一张充满朝气的合影定格下出发的瞬间。怀揣着“籽籽同心,志愿赋能”的理念,他们远赴新疆喀什地区,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浸润与实践担当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以资助育人为核心,通过实地探访、文化探寻、家访帮扶等形式,在感受喀什深厚历史文化与发展活力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反哺社会,让青春之光在祖国西陲熠熠生辉。

实践途中,队员们的足迹串联起喀什的历史与当下。在喀什古城,队员们与当地百姓共跳民族舞蹈,欢快的节奏里,衣袖翩跹间,是各民族同胞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生动图景,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古城新貌交相辉映,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互动中愈发深刻;走进喀什大学思政实践基地,通过专题学习与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理解,坚定了传承江苏科技大学“笃学明德、经世致用”校训中蕴含的责任担当。

从张骞纪念馆到百年喀什纪念馆,从喀什博物馆到乌恰县博物馆,队员们沿着历史脉络溯源。在张骞纪念馆,大家专门观看了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英勇事迹,他用生命守护边疆的壮举,让队员们深刻感悟到忠诚与担当的重量,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心中愈发坚定;回顾喀什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历史性跨越,从文物遗存中触摸丝绸之路的文明交融,从发展成就中见证时代进步,队员们对这片土地的情感愈发深厚。在中国西极,伫立边疆眺望祖国辽阔土地,江科学子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油然而生;在英吉沙县土陶村,队员们亲手学习传统手工艺,指尖的泥土温度里,是传统工艺在现代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让大家看到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更与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办学理念形成深刻共鸣。

“受助于校,当怀感恩之心;成长于斯,更应尽绵薄之力。”作为江苏科技大学资助培育的受益者,团队始终将“资助育人”的初心转化为实践动能。活动期间,家访帮扶成为反哺社会的重要载体。队员们深入疏勒县等地的困难家庭,围坐炕头与家长促膝长谈,细问生计冷暖,详察学子学业。他们不仅带去了精心准备的文具、书籍,更结合自身经历,向家长和孩子详细介绍学校的资助政策,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面对家长们在教育规划、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困惑,队员们耐心倾听、积极回应,用专业知识提供建设性思路,让真诚的关怀在交流中传递。

在疏勒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队员们还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开展政策宣讲、文化活动组织等工作,将学校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在服务群众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践行着江科大“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
实践落幕,余韵悠长。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喀什之行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淬炼。“学校的资助为我们插上了逐梦的翅膀,而这片土地让我们懂得,成长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向上,更在于对社会的回馈。”团队成员柯思涵感慨道,“喀什的发展变迁,各民族的同心协力,让‘籽籽同心’有了最生动的注脚——唯有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才能汇聚起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未来,我们定会带着这份感悟砥砺前行,以江科大学子的担当回报社会,让青春在服务祖国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