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三下乡|柠檬里的“电精灵”:重庆大学“智创乡行”实践团用水果点亮乡村儿童科学梦

      “哇!柠檬真的让小灯亮起来了!”7月18日晚19点,在重庆市武隆区仙女山街道的仙山里国际文旅生活小镇广场上,小朋友们兴奋地跳了起来,手中的LED灯在柠檬电池的驱动下发出微弱而神奇的光芒,重庆大学“智创乡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实验课。
小朋友们做的水果电池点亮了白色小灯
     “老师,为什么柠檬能发电?是不是柠檬里住着‘电精灵’?”面对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提问,实践团科普讲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王娴琳耐心地解释道:“柠檬里虽然没有‘电精灵’,但确实有一种神奇的魔法——柠檬中的果酸充当了电解液,配合铜片和镁片发生化学反应,就能产生电流。”

王娴琳向小朋友们讲解实验流程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电的产生原理,实践团精心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我们把电荷比作‘电子小工人’,它们在铜片和镁片之间搬运货物,这样就产生了电流。”实践团讲师王娴琳一边演示,一边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解释着深奥的科学原理。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深入地理解电力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刘馨颖帮助小朋友们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红夹子是巴士站,黑夹子是起点站,插错位置电子小工人就迷路啦!”。面对孩子们困惑的眼神,实践团成员刘馨颖引导小朋友将镁片深深扎进柠檬果肉,化身“交通指挥员”指导孩子们的实验操作。当调整角度的铜片触发电流通路,微弱光点倏然亮起,一个小朋友激动地蹦跳着冲向妈妈:“我用柠檬点亮了小灯!” 这一刻,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

小朋友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
          课程的最后,小朋友们积极举手想要分享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通过这堂课我理解了电是电荷的流动,同时掌握了安全用电知识。真是太有趣了!哥哥姐姐,后面几天的课程我们还想来和你们一起探索更多科学奥秘!”实践团讲师王娴琳表示:“这种双向的教学相长,既播撒了科学的种子,也让我在教育实践中收获了成长。”整堂课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依托专业所学,重庆大学“智创乡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将电气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科学科普实验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技的种子。未来,团队将持续开展专业特色科普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与希望。
 
作者:刘士博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献身边关处,芳华护胡杨
  • 在巴尔鲁克山的风沙里,有一群身影接过了岁月的接力棒——孙龙珍民兵班。她们的名字,连着一位29岁烈士的热血:1969年,孙龙珍怀身孕勇
  • 07-20
  • 烙绘边关景,笔凝山河情
  •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杨新平以烙铁为笔、以火为墨,用30余年坚守,成为兵团现代套彩烙画创始人与非遗传承人。他深
  • 07-20
  • 守得寸土暖,平凡即山河
  • 为深入了解兵团生活的真实面貌与兵团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今日我们聚焦于“兵团生活与兵团工作经历”这一主题,邀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
  • 07-20
  • 三下乡看乡村振兴:湘西泸溪达岚镇的实践与启示
  • 三下乡|柠檬里的“电精灵”:重庆大学“智创乡行”实践
  •  绿动深溪坞,青春助振兴   ——“竹韵溪创”暑期社
  • 用脚步丈量振兴热土——“竹韵溪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