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守得寸土暖,平凡即山河

守得寸土暖,平凡即山河
导读:为深入了解兵团生活的真实面貌与兵团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今日我们聚焦于“兵团生活与兵团工作经历”这一主题,邀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3团6排民兵班长周俊为我们讲述他的故事,希望通过他的讲述还原兵团工作的历史场景,解读兵团精神的时代内涵,聆听兵团人在戈壁荒原上书写的传奇。
 
采访对象:周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3团边境警务站六排民兵班长
采访组:塔里木大学“边疆情 卫国志”宣讲团
采访时间:2025年7月7日
采访地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3团边境警务站
 
采访内容
1、采访组:周班长,您在兵团这边大概工作了多少年了?
周俊:我是2016年到达这里的,也快将近10年了。
2、采访组:您是当兵来到新疆这边的?还是以前就在新疆了?
周俊:我是本团的职工,属于“兵二代”,我们团的大部分人都跟我是一样的情况。甚至还有“兵三代”,像我们团里的那些小姑娘,他们就是“兵三代”。
3、采访组:您能解释一下“兵二代”的含义嘛?他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周俊:就是我父母他们那一辈在兵团当兵,建设兵团;然后我也选择了当兵,希望可以为兵团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从大的方面讲,我希望我可以为祖国边疆的安全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觉得这个的性质可以用一个词来阐述,那就是传承,我觉得这个词很好,这个词不仅可以让我坚守心中理想,更可以启迪我们兵团的后代可以继续完成戍边任务,守护好祖国边防。
4、采访组:我们日常的任务都有些什么呢?
周俊: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巡逻戍边,平常还要检查边防设施,查看机房设施及其监控。
5、采访组:您觉得咱们在这些工作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呢?
周俊:我认为没有什么特殊的,主要就是要有责任心,尽心尽责做好工作就行。
6、采访组:您有没有什么令您深刻的执勤经历?
周俊:没有,我感觉我们的工作实在是太平常了,所以说这个记忆点就不是很深刻,而且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每天的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
7、采访组:您觉得现在兵团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周俊:说实话,以前真的很苦,啥都得从零开始,现在真的要比以前好多了,简直可以说是比以前要强了百倍,不过咱兵团人,就不怕从无到有,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8、采访组:您觉得这边的天气怎么样?
周俊:这个恶劣的天气肯定会有,比如冬天有暴风雪,夏天的气温很高,房子里就感觉和真空一样,透不过气,有时还会刮沙尘暴,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9、采访组:您觉得这里对您来讲有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吗?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周俊:可以;首先,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很平凡,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其次,国家对咱们新疆这边实施的政策也很好,很多东西都有补助甚至是不收费的,所以我们得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好好回报国家,多为国家做一些实事。
10、采访组:相比于内地的繁华,您为什么愿意坚守到新疆这边呢?
周俊:我觉得新疆这边是国防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戍边是一个神圣的使命,坚守在这里,可以有效保障国家的边境稳定,也可以为新疆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让新疆发展越来越好,国家安稳,地方兴旺,这事儿值得干!
11、采访组:因为很多人不太了解咱们这边的发展,您可以讲述一下兵团现在的发展吗?
周俊:兵团现在的发展很好,留在新疆的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大部分都是自愿从内地来到这边的,这边的发展现在有着强大的力量去支撑,城市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了,经济也上去了,朝着多元化发展,大家的收入也都提高了。
12、采访组:平常的话,我们会对周边的居民进行思想学习吗?
周俊:会的,我们会给他们进行思想宣传,让他们了解边境管理条例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有时候那些驻勤的民警也会和我们一起去给民众进行宣传教育。
13、采访组:咱们这边的工作假期是咋样实施的?
周俊:我们一般都是两班运转,互相交替,可以上一个星期的班,在休息一周。
14、采访组:站在您的这个角度,您有什么想对我们大学生说的话吗?
周俊:你们要好好学习,积累报国本领,,你们在未来对国家做的贡献肯定要比我们的大,现在我们保证你们的安宁,未来你们一定要好好报效国家,永远忠诚于国家,做一个爱国的人;等到学成后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让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结语:周俊班长工作与生活上的故事,代表了那些在艰苦环境中铸就坚韧的兵团人,他们不仅塑造了兵团独特的精神,更成为了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坐标。如今,兵团精神还在不断的延续与传承,它不仅属于历史,更照亮着未来的征程。感谢周俊班长的真诚分享,让我们得以触摸那段厚重的岁月,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正是无数人的坚守与奉献,才汇聚成推动时代进步的磅礴力量。愿这份精神薪火永相传,在新时代的建设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方馨、’郑小凡 来源: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追溯兵团记忆,共赴红色征程”寻访团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献身边关处,芳华护胡杨
  • 在巴尔鲁克山的风沙里,有一群身影接过了岁月的接力棒——孙龙珍民兵班。她们的名字,连着一位29岁烈士的热血:1969年,孙龙珍怀身孕勇
  • 07-20
  • 烙绘边关景,笔凝山河情
  •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杨新平以烙铁为笔、以火为墨,用30余年坚守,成为兵团现代套彩烙画创始人与非遗传承人。他深
  • 07-20
  • 守得寸土暖,平凡即山河
  • 为深入了解兵团生活的真实面貌与兵团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今日我们聚焦于“兵团生活与兵团工作经历”这一主题,邀请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
  • 07-20
  •  绿动深溪坞,青春助振兴   ——“竹韵溪创”暑期社
  • 用脚步丈量振兴热土——“竹韵溪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