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规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背景下,土地征收补偿与农民权益保护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议题。2025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地惠民生”实践团深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围绕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中的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开展实地调研,以实际行动助力“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脚踏田野寻真相,心入农家听民声 土地征收补偿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土地征收中的难点和堵点。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县,团队成员深入该县农村一线,与被征地农民以及村干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在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他透露了一些农民对征地的顾虑。由于土地稀缺,许多农民担心失去土地后将无以为生,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他们在城市找工作困难。此外,一些农民通过种植庄稼能获得比打工更高的收入,这也是他们不愿放弃土地的原因之一。他还介绍到,当地正推进产业升级,部分土地需用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由于地块零散、农户诉求多元,项目在方案细化、手续办理等环节仍需进一步磨合。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村干部进行交流访谈
经团队调研发现,为有效解决土地征收补偿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了积极探索,通过细化补偿标准和优化补偿程序,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土地资源”的二次分配。
二、把脉问题寻良策,对症下药解民忧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调研发现的“落实上级文件要求不够细致、相关措施还存在一些瑕疵”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乡村振兴和农民权益保护的政策要求,深入分析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
首先,团队建议地方政府精准把握国家征地补偿精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其次,团队提出应深入调研,找准问题,进一步完善补偿机制,确保补偿标准合理、程序公开透明。此外,团队还强调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让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最后,团队建议完善失地农民救济机制,对被征地农民权益实行更为有效的保护,关注其生计问题,积极帮扶实现就业,以促进“土地资源”与“民生红利”的有效衔接与转化,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
图为团队成员在前往农地的路上
三、青春聚力谋发展,携手共绘乡村图
通过对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为期一周多的深入调研,团队收集了丰富的资料,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团队还揭示了土地征收补偿中农民权益保护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土地征收补偿与农民权益保护是“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关注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通过更多的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合影
(图/“地惠民生”实践团
文/何杰昭 何姝睿 李玉玲 李悦 邵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