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产妇对生育风险、孕期保健以及产后康复等生产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易导致妊娠并发症、分娩难度增加、婴儿体质差、生育后遗症等不良后果,为母婴安全带来隐患。面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要求,进行健康科普创作是社会现状的需求,对实现健康中国、全民健康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学校举办第三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生健康科普摇篮计划”,以期为社会注入健康科普青春正能量。实践团为“摇篮计划”项目下的“谣言,一‘产’到底”团队,旨在为公众提供详细的备孕、孕期、分娩、产后不同阶段的知识,加强公众的产科健康意识,让公众群体了解孕产期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风险,从而守护母婴健康,达到妇幼健康促进的目的,为妇幼健康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实践中,队员分为三个步骤开展对公众关于孕产期相关知识认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查阅知网、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权威网站,实践团成员首先对孕产期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接着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问卷内容涉及孕期营养补充、产检项目、妊娠期并发症、科普形式等,较全面地了解了大众对孕产期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科普需求。以收到的百余份问卷入手,多角度、图文并茂地分析了妇产科知识的认知现状。

图为实践团调查问卷及结果 李雨萌供图
科普小组创立了公众号“谣言,一‘产’到底”,以公众号推送为载体,创作科普内容并进行推广。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科普文案撰写、插图绘制、推送排版等工作。科普内容从公众熟知的谣言入手,进行备孕、孕期、分娩、产后不同阶段的谣言辟谣与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科普,如产检相关项目、妊娠并发症、孕期营养补充、孕期保健、产后康复等等。公众号关注人数168名,累积阅读量达到三千次。

图为实践团四篇线上科普推文封面 李雨萌供图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了解孕产妇生理状况及诊疗现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庄旭老师为小组成员提供门诊、义诊观摩的机会,让小组成员在听诊过程中了解公众的认知误区以及公众所聚焦的问题。在门诊期间,部分患者由于相关知识储备不足,未能及时进行产检监测和恰当的孕产妇护理,实践队员深感医学科普之必要性。实践团成员表示,必将以科普孕产知识、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守护妇婴健康为己任,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诊观摩 杨娜摄
“优生优育”一直为国家所提倡,尤其是在如今生育率降低的社会背景下,进行对妊娠期疾病、妇幼健康促进的产科相关科普,能够更好地保护母婴的健康与安全。通过本次实践实践团成员培养了文献阅读、科普文章写作、实践调查等能力,增强了医学生的责任感与团队合作意识。最重要的是,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服务祖国医学事业,体现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