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2 月,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其中小儿脾胃外治法该项传统医药类项目入选。
江宁区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拥有此项技术,其中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儿科是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特色科室,在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 中医药特色,对于小儿脾胃外治法这项技术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人民群众 满意度高。尤其在小儿积滞病、疳病、厌食等方面,有独创的山鸡散(内服)、 山枝散(外敷)特色方剂。经过多年继承和创新,如今在厌食、消化不良等方面, 运用小儿推拿治疗配合温热电艾灸治疗,既避免小儿服药困难,又避免传统艾灸有烟和容易烫伤的缺点,在临床上小儿容易接受,也收获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2023 年 7 月 21 日,“望来路,向新程 ”中医药非遗实践团成员非常荣幸地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徐恒新医生对话。
徐恒新医生目前为该卫生服务中心一名副主任中医师,受自家祖辈与舅舅的 影响开始他的学医之路,2009 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怀揣着仁爱之 心,来到这里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作为熟练掌握小儿脾胃外治法这项非遗技术 的青年医生,徐医生以精湛技术为基础,优质服务为载体,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徐医生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儿脾胃外治法的内容, “这个治法因病施材,将中药调方,磨成粉备用,或现用现调,加一点蜂蜜或鸡蛋清,贴在小儿的穴位上,多贴于足底涌泉穴,并结合小儿推拿综合治疗。 ”
在谈到项目申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时,徐医生说“该项目尚有争议,没有 指定的保护单位,是由区政府组织申报,该项目技术在江宁传承了六七十年,有 多条分支,但本诊所主要是将技术传承并运用,造福百姓。我们这的名中医李德 胜老先生,他在民国时期就向各地名老中医学习,结合自己所学,不断摸索,将 小儿脾胃外治法发扬光大,但是目前项目的主要传承人年事已高,项目申报遇到 了一定困难 ”,“但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主要有向药方的进一步改良与向
技术的进一步便捷化两条路径,并有望形成院内制剂 ”,徐医生如是说道。
实践团成员向徐医生介绍道,第十四届中国(泰州)国际医药博览会拟展出 中医药非遗板块,徐医生对此表示,中医药非遗技术有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使 用方便,由于散剂方便储存、携带,宜家中常备,对于小儿病情变化较快,小儿脾胃外治法这项非遗技术有较为良好的应对方式,受到很多百姓的推荐。
此外,徐医生还为同学们科普了小儿保健的小妙招,如摩腹,主治消化不良、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位置在腹部。摩腹指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 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腹部左顺时针环形摩动,每次摩腹 3-5 分钟,一天 2-3 次。“一定要注意腹部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徐医生强调道。
徐恒新医生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方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药房,并为同学们展示中药制作及包装的过程。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是新时代中医人的历史使命,作为南中医学子,我 们应勇担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加强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传播的力度,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中医药非遗事业的发展挥洒青春热血,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