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苗绣在时代快速发展的情形下逐渐丧失活力。近年来,随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非遗保护逐步的重视与扶持,苗绣开始走入了大众视野,迎来了得以延续的新生机。
来自贵州省纳雍县苗族的杨雪英,是贵州东方神韵民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2017年,她获评毕节市“乌蒙绣娘”荣誉称号,同年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自幼对苗绣有着浓厚兴趣,长大后,杨雪英开始从事刺绣设计工种。为了使苗绣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得以延续,杨雪英刻苦钻研电脑知识,从最初的“电脑小白”,蜕变为如今的电脑设计高手。她所在的工作室创造性地把民族传统工艺图案通过电脑设计后输入电脑绣花机,利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机械化生产不仅颠覆了世世代代一针一线的刺绣历史,而且还让很多妇女从复杂的工艺流程中解放出来。2017年10月,杨雪英又创新开发了民族服饰织绣新工艺,再一次打破了传统的电脑设计。她所研发的新工艺每年为公司创造产值近100万元的价值,产值将近翻了3倍。苗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是杨雪英深知的道理。于是在接触苗绣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杨雪英一个人共创新设计产品200多种,设计新款式20多种,创造新的技术成果3项,重点成果1项,创造经济价值60多万元。
公司成立后,杨雪英看到家乡有许多失业妇女,便向她们发放产品材料,免费教会她们苗绣技艺,带动她们一起制作苗绣产品。这些年来,杨雪英带动了数千名失业妇女就业,她们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助力脱贫。
图为杨雪英曾接受“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成员采访(凌可 摄)
来自雷山县的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省苗绣大师高成春,出生于雷山县永乐镇野牛村,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在那里刺绣技艺代代相传。同样的,高成春也自幼热爱苗绣技艺,从6岁便跟着母亲学习刺绣技艺。她遍访名师,一心钻研刺绣技艺。技艺提升了,高成春就开始制作苗族服饰来销售,初次尝试便小有收获。尝到甜头后,高成春萌生了创办公司,专心研发刺绣产品的想法。于是在2016年3月,高成春成立了贵州省成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开发有限公司,致力于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开发。随着刺绣的普及,时代的进步,高成春不再单一制作苗族服饰,也融合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开始制作挎包、钱包、腰带等刺绣产品。
公司运作起来,订单逐步增多,高成春决定增加公司“绣娘”提高效率。她把目光放在了家乡数千名失业女性身上。她们接受教育程度不高,体格瘦弱,又需在家照顾老人孩子,长大后无法找到能够填补家用的工作,不仅无法就业,也造成了家庭经济负担,致使当地有多个贫困户。高成春开始在公司的运作模式上,创新采取“公司+绣娘”的模式发展,由公司对接客户接订单,接到订单后再分给“绣娘”们居家制作。“我的力量形单影只,但是大家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高成春这样告诉“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
图为高成春正接受红起大学生暑期实践团队采访(晏冰冰 摄)
同为苗绣技艺传承人,即便来自不同苗系、来自不同的地方,杨雪英与高成春却都走出了一条属于她们自己的创新传承之路。非遗传承是一大难题,而在看不到的地方,她们刻苦钻研,不屈不挠,以绝对的毅力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将苗绣带到了大众的视野中心,带到了全球目光聚焦处。她们都利用公司与文化产业结合的资源,通过技能培训帮助本地妇女提升刺绣民族服饰手工技能,增强民族工艺文化产品的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带动贫困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同时积极促进本地区家庭刺绣服饰手工业发展,传承保护苗族刺绣和服饰这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在非遗传承的路上,杨雪英与高成春向世人展示了她们的女性力量,向世界讲好了中国故事,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坚定了文化自信的道路。她们身上的劳动精神将永恒闪耀,我们相信,在杨雪英和高成春的带领下,未来以苗绣为主的非遗技艺将会走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