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向慧玲 谢锗栋 杨苑苑)7月9日傍晚,由武汉轻工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组建的红日志愿服务团四队--“七彩假期”实践分队,抵达湖北恩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开启了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藏在深山里的学校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全校共一千两百多名学生。刚踏入校园,校长冯付荣就热情地迎接了“七彩假期”实践分队的成员们,并带领他们参观和介绍了整所校园。在介绍过程中小组成员了解到该校虽远离市镇,但在当地政府和各大爱心组织的帮助下,学校足球场、篮球场、书法室、音乐室,各项设施齐全。
当天晚上7点,校长冯付荣和副校长毛小玲给“七彩假期”小队全队成员举行了第一次正式会议。会议上,冯校长重点强调了安全问题,指出“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并为小队成员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保障学生们的安全,二是要保障小队成员自身的安全。此外,还向小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小队成员认真学习会议内容,并对其进行了文字记录。该会议让小队对本次支教地点与活动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安排。
图为“七彩假期”小队抵达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 通讯员 董明天 供图
深夜里的责任与奉献“支教活动在我眼里从来都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给乡村孩子们上课的活动,而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正如小队队员杨苑苑所说,支教从来都不轻松,需要巨大的耐心、责任与奉献,小队成员们就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敬畏。
7月9日当晚10:00,还未入住,队员们便马不停蹄的进入工作状态。小队成员在教室积极商讨举行开班仪式的各项内容与活动细节。为凸显出各个班级的文化特色,小队成员在不同班级制作着各具特色的板报,用积极向上的内容和美观的构图,展现着队员们对建始支教活动的热情与憧憬。为给学生们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小队成员细致检查桌椅的损坏情况,并对教室进行了大扫除。深夜的教学楼只有几点光亮,那几点光亮中涌动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
图为“七彩假期”小队制作黑板报 通讯员 董明天 供图
初次见面的“破冰”“这是我们第一次与这些孩子们相处,如何与他们快速熟悉起来并顺利实施教学是我们现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开班仪式前,小队成员都有些忐忑紧张,“自我介绍是‘破冰’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重要的第一堂课。”
开班仪式正式开始时,小队成员进行了富有趣味的自我介绍,通过用谐音或标志性特征让学生快速记住并了解各小队成员。在自我介绍时,教室里充斥着学生的笑声与鼓掌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小队成员成功完成与学生的“破冰行动”。这场“破冰”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在师生间建立起了一种良好的信任关系。
此外,在班会课中,小队成员还积极鼓励学生自我介绍。在小队成员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并且模仿着小队成员,用幽默有趣的方式展示介绍自己。看着学生们大胆走向讲台,拿起粉笔写下自己的名字,略带紧张但仍微笑着介绍自己,小队成员们露出了欣慰且赞赏的目光。在每个学生上台时,小队成员都举起相机,用相机记录着每个孩子的精彩瞬间。小队成员们认为这些照片不仅是珍贵的回忆,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而教育就是要在肯定与鼓励中让学生成长。
图为“七彩假期”小队给建始当地学生上课 通讯员 董明天 供图
有了班会课的“破冰”做基础,在后续的课堂上,学生们表现积极,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和对汲取更多知识的渴望。在课下,学生们都团团围在小队成员身边,问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小小的眼睛里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而小队成员们面带笑容,亲切温和地回答着这一个个有趣的问题。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小队成员集体护送学生离校。一天的教学任务让小队成员忙碌且充实,小队成员纷纷表示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同时也真正体会到了老师的意义与价值。
图为“七彩假期”小队第一天课程结束后的集体合照 通讯员 赵丹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