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十四五”规划及“健康中国”发展战略,2023年7月10日,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郁消云散队”在青岛市市北区开展了为期3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颜培正老师的指导下,团队进行关于阈下抑郁的问卷调查和保健知识科普,并与青岛海慈医院进行中医药方向经验交流。力图通过该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状况、实际运用所学医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全队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的专业培训,聆听指导老师关于活动的注意事项讲座、巩固了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的多种非药物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耳穴压豆、传统功法、五音疗法、中草药芳香疗法等),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SD)是以心境低落和兴趣丧失为核心症状,并伴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失调,但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类心理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学的“未病”范畴。中医防治SD是“治未病”思想的体现,旨在通过调整身体的内部环境,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为更好地传承中医药文化,团队成员前往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首先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采访与问卷调查,了解当代学生、教师对SD的认知态度、心理健康方面的个体需求,以便进一步探析从中医体质干预SD的可行性和推广性。团队还到高一、高二各班级进行了关于中医调节心理的宣讲,同时和同学们分享了一些帮助缓解焦虑的小方法。并通过现场操作推拿、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医文化与中医疗法的博大精深。
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为同学们发放了亲手制作的香囊以及加油卡,还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向同学们介绍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基本情况以及学科优势,欢迎、鼓励大家积极报考。通过本次走访,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中医药防治心理疾病有浓厚兴趣,团队还与校园心理门诊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SD学生的求助情况,分析该群体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整体需求。团队也深入了解校园心理门诊的组织构造,观察到其中医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了解到其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后,团队和校园心理门诊机构协商为其提供专项服务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随后,团队前往青岛海慈医院,进行临床案例探究和中医日间病房治疗方案探究,并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阈下抑郁专家的采访。团队还在医院附近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地完善相关资料。
图为队员与医院医生进行讨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倩 摄
为深入推广中医药文化,团队到达市北区阜新路街道五医阜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服务站的协助下进行爱心义诊、科学调研、中医宣传活动,着重宣传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的推拿疗法、中草药芳香疗法、耳穴压豆等多种非药物疗法。团队成员帮助服务站点群众按摩肩颈、耳穴压豆,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系统的评估,同时填写调查问卷以了解生活习惯,最后提出一系列个性化、专业化的健康生活小建议以帮助他们身体的康复和心态的调节。团队成员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调节身心知识,还耐心地手把手教授大家针对高血压、腰腿疼、失眠等疾病的常用穴位的按摩保健手法及操作要点,还科普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防治。考虑到夏季炎热,团队成员还教授了一些避暑的小技巧及饮食搭配。
图为队员为群众进行按摩。通讯员 杨倩 摄
队员们专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吸引了许多群众围观并咨询健康小问题,队员们结合自己所学热情地为大家答疑解惑,真正体悟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把握中医的内涵。许多人表示按摩之后舒适了许多,此次活动让他们获益匪浅,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热心的群众也给予团队发扬中医药文化许多支持与鼓励,同时表达了对于青年一代的期许,队员也深刻体悟到了医民之间的珍贵情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也激励队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以便未来用精湛的技术为大家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