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智绘云旅”点燃六安智慧旅游新引擎

       在六安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群大学生正指导居民扫码体验“AI导游”,手机屏幕中跃然而出的虚拟讲解员,将大别山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您只需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享受专业导游讲解服务,还能根据实时人流量调整游览路线。”7月中旬,淮北师范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付翱同学在六安市万达广场的智慧旅游推广展位前,耐心地向市民演示着AI旅游助手的应用场景。作为2024级新生,她和团队成员们带着“智绘云旅,心聆旅意——新时代AI助手赋能智慧旅游”的实践主题,穿梭于六安市的社区、车站、学校和商圈,用专业知识架起科技与旅游的桥梁。
  图为社区工作者协助完成问卷调查
  这支8名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组成的实践团,在六安开展了为期2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他们深入基层,用生动的演示和通俗的讲解,让智慧旅游不再停留于概念,而是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体验。
  在六安市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队开启了本次“三下乡”活动的首站。团队成员们精心布置的AI旅游体验区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驻足。
  图为团队成员为群众讲解
  智能行程规划系统成为商旅人士的关注焦点。团队成员沈炳宇介绍,系统通过分析六安市特定区域内移动手机用户数据,能精准预测景区客流高峰时段,帮助游客错峰出行。
  图为团队成员在六安站拍摄
  “您看,明天上午皖西大裂谷的客流预计在10点达到高峰,建议您安排下午游览。”沈炳宇向一位计划前往景区的旅客展示手机上的客流热力图。这些数据来自景区安装的9个智能摄像头,实时监测着游客数量变化。扫码即享的智慧导览服务吸引了中老年游客群体的注意。实践团队现场演示了在皖西烈士陵园的“自助扫码云讲解”功能:扫描“将星璀璨”浮雕墙前的二维码,手机立即播放专业解说,还能选择方言版本。
  “数字大屏信息发布平台已经覆盖六安7家景区。”团队成员夏磊指着展板上的示意图介绍,“户外大屏不仅发布旅游资讯,还能实时显示周边餐饮、卫生间位置和停车位余量,大大提升了旅游便利度。”最令人惊叹的是沉浸式体验技术的展示。通过团队携带的VR设备,旅客们“穿越”到汤家汇红旅小镇,亲身体验红色沉浸式戏剧《立夏》的震撼场景。
  实践团队深入东城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智慧旅游技能培训活动。面对社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旅游从业者,学生们变身“小老师”,传授智慧旅游平台的操作技巧。“在乡村旅游营销中,新媒体运营至关重要。”团队成员夏磊在培训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乡村文旅资源。他以六安文旅官方账号为例,该账号拥有9.7万微博粉丝和7.8万抖音粉丝,曾获“安徽旅游十佳政务微博”称号。
  培训内容涵盖多个实用主题:景区智慧管理后台操作、旅游数据分析、数字营销工具使用等。团队成员还编写了《智慧旅游平台操作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操作流程,方便基层工作者随时查阅。“学生们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发展理念的更新。”社区文旅负责人表示,“他们帮助我们掌握了智慧管理工具,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实践团队还特别关注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问题。在党群服务中心,他们开设了“银龄课堂”,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享受智慧旅游服务。
  图为团队成员在万达商圈为群众讲解
  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让团队成员们亲身体验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课堂上学的算法和模型,在乡村旅游规划中找到了用武之地。”队长付翱在总结会上感慨道。
  团队成员们白天开展活动,晚上则整理数据、优化方案。他们结合六安智慧旅游发展需求,编写了《AI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书》,涵盖智能导览升级、民宿智慧管理、农产品数字营销等方面。实践团队还特别关注智慧旅游的普惠性。针对乡村老年游客群体,他们设计了语音交互简化系统方案;针对文化场馆,提出了多语言智能翻译方案,助力六安文旅走向国际化。
  “科技赋能不是取代人文温度,而是让文化传播更生动、更广泛。”指导老师荆老师在活动总结中指出,“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技术人文价值的理解,这正是课堂无法传授的宝贵收获。”

       摄影:付翱
作者:齐梦瑶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团支部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永德非遗 青春探寻
  • 永德非遗 青春探寻
  • 7月10日,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继续在云南省临沧市乌木龙彝族乡开展非遗文化调研。通过深度探访乡史馆、永德县
  • 07-25
  • 淮北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智绘云旅”点燃六安智慧旅
  • 深耕讲解实践:红色讲述在磨砺中愈见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