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7月25日电(通讯员 黄嘉欣)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在科技。2025年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一路前行”实践团走进寿光云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现代化育苗基地,深入了解智能育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探寻科技赋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智能流水线播种,科技提升育苗效率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首先来到自动化播种车间。车间内,一条连贯的生产线正有序运转:吸盘装置精准抓取育苗盘,自动填充基质土后,种子从储存仓被吸附至投放装置,随流水线落入盘内——由于机器投放偶尔会出现“一穴双种”的情况,两名工人正专注地补填空缺、挑出多余种子,确保每穴仅留一粒。随后,珍珠岩均匀覆盖在种子表面,经洒水装置喷淋后,育苗盘被整齐码放至转运车,等待送往大棚。 “白色的珍珠岩是育苗‘好帮手’,主要作用是保湿,为种子发芽提供湿润环境。”团队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道。据了解,相较于传统人工播种(需人工装土、按穴、手播),该自动化流水线效率提升近10倍,仅需5名工人即可完成全程操作,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图1 为实践团成员参观自动化播种流水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大棚精细化管理,保障种苗茁壮成长跟随转运车进入育苗大棚,实践团成员立刻被眼前的场景吸引:整齐排列的架子上,育苗盘有序摆放,部分刚播种的盘上覆盖着无纺布;黄色粘虫板悬挂在棚顶,棕色水帘在北侧不断循环流水,温度计清晰显示着棚内温度。 “大棚是种苗的‘成长摇篮’,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出苗质量。”团队负责人指着棚顶的遮阳网解释道,“外层遮阳网防晒,内层遮阳网控温,配合水帘降温,能将棚内温度稳定在30℃左右,这是种苗生长的最佳区间。”实践团注意到,大棚内不仅有遥控水车每日洒水保湿,还有可摇动的分层架子——摇动装置能让架子从中间分开,方便工人在两侧摆盘,大幅提升操作便捷性。 当被问及种苗管理时,团队负责人提到:“出苗后约1个月,我们会人工挑苗,按长势分级,拔除一穴双苗的多余植株,避免养分争夺。大苗优先发货,小苗继续培育,确保客户收到的都是优质种苗。”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让种苗成活率提升至95%以上。
图2 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大鹏精细化管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图3 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温室。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政企农协同发力,种苗远销助农增收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寿光云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育好苗、促增收”为核心,不仅自主研发优质辣椒等作物种子(抗病性强、产量稳定),还通过引进外部自动化设备、优化育苗流程,形成了从种子研发到种苗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基地培育的种苗主要销往南方地区,年供应量超千万株,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了稳定的优质种苗来源。 “我们与周边农户也有紧密合作,”团队负责人介绍,“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和优质种苗,带动农户调整种植结构,不少农户因种出的作物品质高、销路好,年收入增加了30%以上。”这种“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既保障了企业的种苗销路,又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后纷纷表示,此次探访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改变:“从机器播种到智能大棚,每一个环节都藏着‘科技密码’。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学好专业知识,未来用技术助力乡村振兴,让更多像这样的‘智慧农业’模式扎根乡村。” 据悉,“一路前行”实践团将持续聚焦乡村振兴中的科技应用,通过调研总结经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图4 为实践团成员与相关负责人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