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潍坊7月25日电(通讯员 林亚欣)为探索寿光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一路前行”社会实践团前往山东省潍坊市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寿光的现代农业,了解寿光现代农业的奥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于7月25日下午,“一路前行”实践团前往寿光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由队长张艺锦带领,线下成员全部参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寿光日光温室,学习“寿光精神”,探索寿光蔬菜产业的发展历程,调研寿光蔬菜产业对潍坊市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育苗车间:机艺结合,开启高效育种新篇实践团首先来到育苗基地的播种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自动化播种生产线。在负责人的介绍下,成员们了解到,基地通过“机器播种 + 人工补位”的模式,实现了育苗流程的高效运转。“种子从投放、覆土到珍珠岩覆盖,全程由机器完成,仅需5名工人配合操作即可。”负责人指着生产线介绍道。
实践团观察到,机器将种子精准播入育苗盆后,人工会对漏播、多播的情况进行补正,确保每盆仅留一粒种子。白色的珍珠岩覆盖在种子表面,起到保湿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适宜环境。据了解,基地自主研发的辣椒种子在抗病性、产量等方面均优于普通品种,通过机器播种可将效率提升3倍以上,从播种到出苗最快仅需10天,最长不超过一个月。
图1 为自动化播种生产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图2 为白色珍珠岩覆盖在种子上。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智能大棚:精细管理,筑牢幼苗生长基石随后,实践团走进育苗大棚,大棚左侧整齐摆放着辣椒苗,右侧则培育着贝贝南瓜、西瓜苗和西红柿苗。负责人介绍,大棚配备了水帘降温系统、内外遮阳网和温度控制面板,可精准调节棚内温湿度。“北边的水帘通过水循环抽取湿气,配合通风系统将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避免高温对幼苗造成损伤。”负责人演示道,遮阳网、风口开关等设备均通过面板操控,仅浇水环节需遥控器操作。棚内悬挂的黄色粘虫板则是物理防治害虫的“利器”,减少了农药使用。
实践团注意到,大棚内的育苗架可通过摇柄分开,方便工人在两侧摆盘。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进行人工挑苗,按长势分级,确保发货时幼苗规格统一。“同一批苗中若出现两株同盆的情况,需拔除一株,避免养分争夺。”负责人解释道。

图3 为负责人正在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大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图4 为寿光现代农业基地的育苗大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
产销模式:科技赋能,拓宽乡村致富渠道在与负责人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基地以育苗为核心,采用“自主研发 + 订单销售”模式,培育的幼苗主要销往南方地区。基地特制的育苗土和科学管理技术,确保了幼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深受种植户青睐。“我们的优势在于品种改良和标准化培育,自主研发的辣椒种子抗病虫害能力强,亩产比普通品种高 15%。”负责人介绍,基地通过机器播种与智能大棚结合,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实现了全年不间断育苗,年育苗量可达百万株级,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优质种苗。
同时,基地也面临着挑战:部分设备因建成时间早,智能化程度有限,难以实现手机远程监控;人工挑苗、分级仍需大量劳动力,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基地正计划引进新一代物联网系统,与高校合作研发更智能的育苗设备,逐步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实践感悟:种苗虽小,承载乡村振兴大希望此次实践让团成员深刻认识到,育苗产业是农业生产的“源头工程”,优质种苗和科学培育技术对提高农产品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自主研发种子到智能化管理,科技正让育苗这一传统环节焕发新活力。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成果与专业知识结合,积极宣传现代化育苗技术,为推动种业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图5 为寿光现代农业基地负责人与实践团成员的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安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