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焦桐薪火”实践团奔赴博山区北崮山村——焦裕禄同志出生成长之地,开展实践活动。于纪念馆长廊、故居院落、村史展陈与座谈交流中,青年学子们跨越时空触摸滚烫初心,在历史深处汲取磅礴力量。

实践团首站踏入焦裕禄纪念馆,历史画卷在眼前恢弘铺展。馆内“三件宝”——自行车、破藤椅、旧雨伞,无声诉说着他顶风冒雨访贫问苦的足迹。展板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的遗言,字字千钧,击穿时空,让青年学子们热泪盈眶。

接着,实践团步入焦裕禄故居。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焦裕禄同志在故乡的成长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塑造了他后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焦裕禄故乡博物馆,博物馆三层为村史馆,四层是中国百村脱贫图展馆。博物馆内记录了北崮山村岁月辗转中的历史,展现了在党领导下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是一幅北崮山人艰苦奋斗的全景画卷。参观后,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接着,在村委委员焦超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北崮山村后方医院旧址、焦裕禄入党处等地。

最后,实践团成员与北崮山村村委委员围坐一室,展开“精神传承”主题座谈,学子们争相发言,真实往事如星火闪烁,让焦裕禄形象从书本跃入现实,可亲可感。

此次北崮山村之行,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初心叩问,一场触及灵魂的精神长征。从故居到纪念馆,从村史变迁到座谈共鸣,焦裕禄同志的光辉形象从未如此立体而鲜活。焦裕禄精神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由一代代青年高擎奋进,绽放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