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用爱心浇灌希望,以行动点亮未来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致力于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2025年暑期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实践团队带着热忱与责任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图书馆,开展为期15天的志愿服务。
志愿者用具体行动诠释青年担当。
每天清晨9点,志愿者们准时抵达少儿阅读区,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绘本的整理归类、手工材料的清点摆放、课程教具的有序排列……这些看似简单的事务,却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志愿者小王分享道:“最初以为这只是体力活,后来发现,每一本书的分类、每一支彩笔的归位,都是在培养我们的细致与耐心。”在课堂辅导环节,志愿者们采取“陪伴+引导”模式,既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也注重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拼音课堂上,面对容易混淆“b”和“d”的小男孩,志愿者没有直接纠正,而是用“小肚子朝右是b,朝左是d”的趣味口诀帮助他记忆;阅读指导时,志愿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故事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点滴细节中,志愿者的专业与温情悄然传递。

图为志愿者在认真工作。 王雨凡供图
志愿者开展特色课堂,让规则与创造共舞。
每周三下午的“围棋小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志愿者们并非单纯讲授规则,而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在讲解“禁入点”时,一位志愿者比喻道:“就像小兔子不能跳进猎人的陷阱,棋子也要避开危险的地方。”一位小女孩起初对规则毫无概念,总爱把棋子高高抛起,任其散落一地。志愿者没有批评她,而是蹲下身轻声说:“如果你能帮每颗棋子找到它的‘家’,就能得到一颗闪亮的小星星。”女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小心翼翼地将棋子放回棋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她的动作越来越精准,甚至开始主动提醒其他小朋友遵守规则。
“我眼中的夏天”黏土手工课上开启一场指尖上的心灵对话,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泥团塑造心中的世界。一个小女孩反复揉捏手中的黏土,却始终无法成型,挫败感让她几乎要放弃。志愿者静静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我们一起试试,好吗?”在耐心的引导下,原本凌乱的泥团逐渐变成一个圆润的太阳。女孩松开手时,指尖还带着志愿者的温度,她小声说:“原来太阳是暖暖的。”这样的互动在活动中比比皆是。志愿者们发现,黏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当孩子们把作品送给志愿者时,每一份稚嫩的礼物背后,都是一颗被温暖过的心。

图为小朋友在认真听讲。 王雨凡供图
15天的志愿服务,让团队成员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明白了细微之处见真情。志愿者小王感慨:“最初以为我们是来‘教’孩子的,后来才明白,真正的教育是双向的——我们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从孩子身上学会了纯真与坚韧。”临别之际,一位小女孩拉着志愿者的手问:“姐姐,你们明年还会来吗?”简单的话语让志愿者们眼眶湿润。他们意识到,自己播下的不仅是知识的种子,更是一份信任与期待。
结语:
从晨光初现时的精心准备,到暮色降临后的复盘总结;从初次见面的生疏拘谨,到离别时的不舍拥抱……15天的志愿服务,记录了一段温暖的成长之旅。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言:“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志愿者的角色并非机械灌输,而是像阳光雨露一般,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自由生长。当孩子们眼中的好奇转化为求知的火花,当他们的笑声在图书馆回荡,“红心研墨”团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
 
来源:生思佳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用爱心浇灌希望,以行动点亮未来
  • 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图书馆,开启了一场为期15天的儿童成长陪伴行动。团队以“
  • 08-14
  • 用耐心守护成长,用真诚传递温暖
  • 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图书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儿童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