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需求,7月4日,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绿动智行”新能源汽车产业调研团赴合肥开展实践调研。团队先后走访合肥宝泉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与怡丰自动化科技(合肥)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先进制造技术与智能物流系统,探索产业升级路径,为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搭建实践桥梁。
师生与企业领导合影
双企走访:触摸产业升级的双引擎 在宝泉轻量化科技有限公司,师生们首先通过安全参观视频筑牢生产安全意识。步入生产车间,铝合金材料在智能化设备中流转加工的全链条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从原材料特性分析、模具开发精度控制到成品组装工艺的全流程,重点介绍轻量化技术如何通过结构优化与材料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减重增效,为“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在产品展示区,企业案例生动诠释了轻量化部件对交通产业低碳转型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调研团在怡丰工业园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智能物流血脉”。在怡丰自动化的现代化展厅与智慧物流实验室,师生沉浸式体验了自动化立体仓库、AGV智能搬运机器人等核心装备。企业技术负责人揭示了智能仓储与物流系统在电池包、电机等关键部件生产中的应用逻辑,展现了智能制造装备作为产业“幕后英雄”的关键价值。
图为企业管理人员与师生交流

图为技术人员为我们介绍零部件
产教对话:解构人才需求的新坐标 在双企交流环节,调研团与企业技术骨干、管理人员展开深度对话。宝泉轻量化的工程师以铝合金压铸工艺为例,剖析了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难点与创新方向;怡丰自动化的研发团队则分享了智能物流系统在适配新能源汽车柔性生产时面临的挑战。
针对人才培养,怡丰自动化HR的观点引发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机械+智能+绿色’的复合型人才。除机械设计基础外,机器人技术、工业物联网、Python/PLC编程等技能,以及系统集成思维,都是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这一反馈为学院优化课程体系提供了直接依据,也让学生明确了“专业学习—产业需求”的衔接点。
机械工程学院周老师表示:“走访轻量化技术与智能物流两大领域,正是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产业链中技术集成的多元维度。安徽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战略背景下,高校必须培养能驾驭‘绿色制造’与‘智能装备’双轮的工程人才。”
实践赋能:锚定育人改革的新方向 此次双企调研成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生动课堂。参与学生感慨:“在宝泉看到材料创新如何重塑汽车零部件,在怡丰理解了物流自动化对生产效率的颠覆,这让我们对‘机械工程’的专业价值有了立体认知。”不少学生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强化跨学科知识学习,主动对接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等前沿领域。
后续可能将与两家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推动“产学研用”协同:一方面联合开发轻量化技术与智能物流相关课题,另一方面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通过“课程实训+企业实践”双轨模式,培养具备系统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调研团还将形成专题报告,为地方产业政策制定提供高校视角的参考建议。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当下,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的此次调研,既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之旅,也是高校教育主动适配产业变革的务实之举。通过双企联动的实践育人模式,学院正为安徽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智行合一”的人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