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网瘾与医学”讲座观后感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线上网瘾与医学科普讲座。主讲人是徐可睿学姐,主题是“网瘾与医学”。整场讲座只有二十多分钟,PPT页数不多,文字简洁,没有花哨的动画,也没有背景音乐,但内容条理清晰,把我之前零散听说过的“网瘾”概念系统地串了起来,让我第一次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学姐先用三句话给出了网瘾的定义:过度使用、失去控制、功能受损。她把“功能”具体到了我们每天都在乎的三件事:睡眠、学习和人际交往。我默默对照了一下自己:虽然还不至于通宵打游戏,但偶尔因为刷短视频而推迟睡觉,第二天早八迟到的情况确实发生过。听完以后,我意识到“偶尔”如果变成“经常”,可能就离问题不远了。
  接下来,学姐用几组简单的示意图列举了常见表现:睡前必须刷手机、上课不断切屏、线下聚会时各自沉默对着屏幕。每一张图下面都有一行小字提示:出现其中两项以上,需要自我留意。看到这些画面,我想起上周宿舍四人一起点外卖,结果大家围坐在桌前却各自低头刷视频,一顿饭吃完也没说几句话。原本觉得这是“放松”,现在才明白,这其实已经是一种信号。
  关于危害,学姐没有使用夸张的词汇,而是把医学研究简化成三条结果:昼夜节律被打乱、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焦虑和抑郁风险增加。她特别提到,长期熬夜和碎片化阅读会让大脑“奖励系统”阈值越来越高,导致对现实生活中的小成就失去兴趣。听完后,我立刻想到自己最近读书时总是静不下心,看不了几页就想拿手机,或许就和长期刷短视频有关。
  在诊断部分,学姐展示了一份简化版的Young量表二维码,共八道题,让我们课后自测。她强调,分数高不等于患病,但可以当作提醒。我当场做完,得分接近临界值,心里有点紧张,却也感谢这份提醒,让我能及早注意。
  至于干预办法,学姐给出了三条人人都能马上执行的小建议:给手机设置每日使用限额、睡前把手机放到书桌而不是床头、找同学互相监督打卡。她还补充说,如果自助效果不明显,学校心理中心提供免费个体和团体辅导,不需要有心理负担。我把这三条写进了备忘录,当晚就把充电线挪到了书桌,并和室友约好每天23:30一起关灯睡觉。
  讲座最后,学姐放了一张PPT,只有一句话:“工具本身无罪,关键在于使用的人。”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网络带来了便利,也可能带来困扰,但只要我们有意识、有方法,就能把主动权拿回来。
  整场讲座虽然简短,却让我第一次把“网瘾”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可以自我观察、自我调整的具体指标。我相信,只要从现在开始做出一点点改变,就能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感谢学姐的分享,也感谢学校提供这样贴近生活的科普机会。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巢湖学院“绿动智行”实践团深入怡丰工业园开展调研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赴荣成实践
  • 聚光孤独症,社区展作递真情
  • 聚光孤独症,社区展作递真情
  • 2025年7月18日,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昭明实践团的同学们去往徐州市风华园小区以作品展览、科普宣讲、互动寄语的形式,
  • 07-22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赴荣成实践
  • 农学院“赤帜领航兴荣邑,青衿聚力富农乡”实践服务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