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午后,西安工业大学“秦地泥韵·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十人,怀抱着对非遗文化的探索热忱,踏入宝鸡凤翔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烈日高悬,却未减队员们的求知热情,稍作休整后,众人便直奔泥塑村,以“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为指引,解码泥土承载的岁月密码,沉浸式感受泥塑文化的独特肌理与温度。
踏入泥塑村,先去参观非遗传承人的文创店,各种手工艺术品让人眼前一亮,然后映入眼帘的是广场,如同一节讲述非遗文化的课堂。在这里,泥塑文化的发展用照片形象的展示出来。作为宝鸡凤翔极具标识性的文化符号,泥塑产业早已跳出单纯的技艺范畴,成为乡村经济的有力支撑点。代代相传的泥塑手艺,村里打造了特色文旅产业,使其真正变成村民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更让宝鸡文化借由泥塑这一载体,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讲好属于中国乡土的文化故事。
到泥塑博物馆之后,跟着工作人员了解泥塑的制作流程,近距离的观摩泥塑的每一步制作。在作坊里,老师傅们端坐案前,双手似有魔力,和泥时力道精准,让松散的泥土逐渐有了筋骨;塑形时指尖游走,寥寥数下,生动轮廓便跃然眼前;雕刻、上色环节,更是将艺术巧思融入每一道纹路、每一抹色彩。其中也不乏有年轻人,他们或许是被这项文化深深吸引,或者是继承家里老一辈非遗人的手艺。在这里,传统与青春不再是割裂的两端,而是相互拥抱、彼此成就——老师傅们用经验守护传承的底线,年轻人们以创意拓宽发展的边界,让泥塑从“博物馆里的老物件”,逐步变身“年轻人追捧的潮文化”。
走到博物馆的展品厅后,瞬间被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胡新明大师的创作陈列其中,那些作品以泥土为纸、以匠心为墨,绘就形态各异的娃娃。威风凛凛的“凤翔泥塑马”,鬃毛飞扬、眼神锐利,仿佛下一秒就要驰骋天地;憨态可掬的“泥塑虎娃”,咧嘴笑出的喜庆模样,藏着百姓对平安幸福的祈愿。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更沉淀着非遗传承人对坚守文化根脉的执着。
宝鸡凤翔的泥塑村以一方泥土为纽带,串联起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点燃青春热情的双重使命,贯通过去与未来。当青春力量涌入凤翔非遗传承的洪流,秦地塑泥之韵愈发悠长,既为凤翔的乡村振兴筑牢文化根基,更让古老的泥塑技艺在新时代焕新出彩。这场在宝鸡凤翔展开的非遗探寻之旅,我们见证的不只是泥塑技艺的精巧,更是传统与青春携手筑梦的无限可能——在凤翔的泥土千锤百炼间,传承人坚守创新中,非遗正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崭新篇章,而青春匠心,正是驱动这一切的蓬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