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盛夏蝉鸣中,凤翔泥塑村迎来西安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社会实践队。这支由9名学生、1名指导教师组成的队伍,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搭建起高校助力乡土非遗传承发展的实践桥梁。
挂牌仪式于村委会院落举行,庄重热烈。当“西安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铜牌郑重挂上村文化展示中心门廊,掌声如潮涌起。这是牌匾交接,更是青年学子以脚步探非遗、用热忱续传承的承诺。
村书记的致辞,成为参观学习凤翔泥塑村非遗文化的“第一课”。他深情回溯凤翔泥塑千余年文化血脉——从黄土深处孕育出质朴造像,到借斑斓色彩承载西府民俗信仰,再到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荣光。村书记掷地有声的讲述让历史光环照亮现实致富,揭开了“点泥成金”的密码。“泥塑不仅仅是祖辈的手艺,更是村民手中攥紧的金饭碗!”村书记的话语中充满自豪。他细数泥塑村产业化的奋斗足迹:从最早期的三家泥塑非遗手艺到整合全村资源成立泥塑集团,统一全村民意,响应国家政策,实现共同富裕;把“泥娃娃”变成“金娃娃”,让憨态可掬的泥塑坐虎、俏皮可爱的十二生肖从单一产品售卖到深挖泥塑文化内涵,打造制作体验、文化展览、民俗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文旅产业。泥巴里揉进了创新与市场,让这门古老技艺真正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村书记坦言,泥塑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显著提升了村民收入,更吸引了年轻一代返乡创业,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乡村发展生机勃勃。
仪式结束后,师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泥塑彩绘的实践体验中。笔触流转间,原本质朴的泥胎被赋予灵动的眼神与斑斓的纹饰,仿佛瞬间有了生命。大家看着自己笔下渐次生辉的泥塑小虎,感叹道:“每一笔描绘都像在触摸历史的心跳。泥土不语,却承载着如此厚重的文化与智慧。”
从挂牌仪式的郑重承诺,到村长口中“点泥成金”的乡村实践,再到亲身体验彩绘的温度,西工大师生在凤翔泥塑村完成了一次沉浸式的文化洗礼。当青春的热忱与古老的泥土相遇,激荡出的不仅是传承的回响,更是对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课题的深刻洞察。此次实践基地的落成,为高校智力持续注入乡村发展铺设了坚实桥梁。年轻学子们带走的不只是泥土的芬芳与彩绘的记忆,更在心底深埋下守护文脉、服务乡土的种子。这趟旅程清晰地昭示:非遗传承的生命力,正在于与脚下热土的命运共振,在服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泥土亦可焕发永恒的金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