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我是河小青-生态共青行-生环学院开展与安巢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交流会】

         2025年7月7日,巢湖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小青”三下乡队伍走进安巢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开展交流活动。此次交流会聚焦巢湖生态环境现状与治理,旨在通过对话,加深学生对生态保护工作的理解,助力校地协同推进生态治理,吸引分局领导、工作人员及“河小青”团队成员参与。
         交流会上,“河小青”团队结合巢湖当地战前村河、生态公园小河近两年变化,针对农田退水等问题率先提问。提及水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变多,且农田退水携高氮磷入河影响水质,询问分局在治理农田退水上的创新举措,如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生态沟渠拦肥水的办法。分局领导回应,今年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依据土壤养分数据指导农民精准用肥,减少冗余施肥;同时在农田与河道间修建生态沟渠,搭配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吸附、微生物分解,拦截净化肥水,降低入河污染负荷 。
          围绕生态治理难题,“河小青”询问是否遇群众不配合现象及解决办法。分局表示,存在部分群众环保意识弱、违规倾倒垃圾等情况。通过组建“环保宣传小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科普讲座,用案例展示污染危害;联合社区建立“环保积分制”,居民参与河道清理、垃圾分类可兑换生活用品,以正向激励提升群众配合度,逐步扭转不良现象 。
         谈及巢湖河流域生态问题,“河小青”追问当前主要面临的挑战。分局指出,除农业面源污染外,还存在河道生态补水不足、部分河段水生生态系统脆弱、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本土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后续将从优化水资源调配、修复生态栖息地、监测防控外来物种等方面发力 。
         针对河周农业活动,“河小青”询问如何平衡农业污染与河流保护关系。分局阐释,一方面划定农业生产“生态缓冲带”,限制沿河一定范围内高污染农业活动;另一方面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鸭除虫减少农药使用、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养殖废水,同时定期对农民开展环保培训,引导合理农事操作,实现农业发展与河流保护协同 。
          此次交流会,搭建起“河小青”团队与生态环境分局沟通的桥梁。“河小青”们通过提问与聆听,深入了解生态治理一线工作,分局也借学生视角洞察生态保护宣传、实践的新需求。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让“河小青”力量融入区域生态保护大局,以青春担当守护巢湖生态环境 。(文/石敏 图/李旭 审/晁天彩)
                                                    
作者:石敏 来源:实地调查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穿越时空的记忆——榕城红运探迹小组的档案馆之行
  • 探寻榕城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 社会实践行,行为展担当
  • 社会实践行,行为展担当
  •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阙下社区于上半年组织开展了"阙下服务"社会实践活动。20余名学生志愿者深入街巷开展环境整治
  • 07-20
  • “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
  • “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
  • 7月13日午后,西安工业大学“秦地泥韵·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十人,怀抱着对非遗文化的探索热忱,踏入宝鸡凤翔这片历史底蕴深
  • 07-20
  • 凤翔博物馆与周家大院: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