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西安工业大学“实践促振兴——小小塑料开启乡村致富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杨陵探索科技助农新路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西安工业大学“实践促振兴——小小塑料开启乡村致富新篇章”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9日至14日赴陕西杨陵,围绕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主题,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与实践活动。实践队伍由指导教师胡娜、陈卫星教授和金洗郎教授带队,通过校企合作、技术研讨、田间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新材料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前景,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首站,实践队来到杨陵嘻哈农园,与全国劳动模范、农技专家王中来展开座谈。王中来详细介绍了当地农业设施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传统大棚膜存在的痛点:夏季高温易老化、极端天气易破损,直接影响农户收益。实践队伍随即展示自主研发的新型功能塑料薄膜技术,该材料具备抗紫外线、高强度、可降解等特性,可有效延长棚膜使用寿命并减少环境污染。胡娜老师结合二十大报告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的要求,强调:“新材料研发需以问题为导向,让科技真正落地田间,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在王中来带领下,队员们走进连栋温室番茄种植园。一串串红果挂满藤蔓,智能温控系统与新型棚膜的搭配,让大棚即便在烈日下仍保持适宜温湿度。实地观测显示,使用新材料后,棚内光照分布更均匀,番茄裂果率显著降低。队员们采集土壤样本,记录温湿度变化数据,并协助农户安装新型棚膜,亲身体验技术落地的细节。活动中,队员们还向农户普及新材料的节水、抗灾特性,发放技术手册,解答应用疑问,推动科技服务向基层延伸。
  农户们对实践队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们纷纷表示,以前从未接触过如此先进的大棚技术。通过实践队员们的讲解和示范,他们对新型功能塑料薄膜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潜力。一位农户激动地说:“以前我们总是担心大棚膜老化、破损,现在有了这种新材料,我们种植的信心更足了!”
  在活动期间,实践队伍与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签署了《西安工业大学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并举行了实践基地的挂牌仪式。该基地将专注于新材料研发与农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科研实践机会,同时助力企业优化技术方案。仪式结束后,队员们积极投身于园区的“科技助农”行动,协助检修灌溉管道、清理田间杂物。此外,队员们还帮助农户安装新型棚膜,并在田间开设了“科技小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材料特性,解答技术疑问,并向农户征集宝贵的技术反馈。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户对新材料的性能表示认可,并期待其在防灾减灾、增产增收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队员们深入周边村落,广泛收集农户对设施农业升级的具体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广大群众普遍期望推广具有更强抗灾性能的棚膜材料,并希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一位种植户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一场大风就能让半年的辛劳付诸东流,我们迫切盼望新技术的早日普及!”此次实践活动以科技为桥梁,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所展现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学子要勇于‘自找苦吃’,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伍以科技为笔、以汗水为墨,通过技术研讨、田间实践、基层调研等环节,探索科技助农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在田野间书写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生动篇章。
作者:大学生联盟网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穿越时空的记忆——榕城红运探迹小组的档案馆之行
  • 探寻榕城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 社会实践行,行为展担当
  • 社会实践行,行为展担当
  •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阙下社区于上半年组织开展了"阙下服务"社会实践活动。20余名学生志愿者深入街巷开展环境整治
  • 07-20
  • “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
  • “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
  • 7月13日午后,西安工业大学“秦地泥韵·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十人,怀抱着对非遗文化的探索热忱,踏入宝鸡凤翔这片历史底蕴深
  • 07-20
  • 凤翔博物馆与周家大院: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