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田埂跳动”实践团开展智能农机装备调研和“吨半粮”示范区建设动态 探索学习活动

为全面掌握农业现代化农机装备的性能、功能及应用效果,追踪农机装备的最新发展动态,近距离感受“藏粮于地”的国之战略,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7月20日上午,山东理工大学“田埂跳动”实践团于齐河县胡官屯镇开展智能农机装备调研和“吨半粮”示范区建设动态探索学习活动。

会议上,齐河县金穗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向实践团成员详细阐释了“吨半粮,齐河创”的内涵与实践意义,即通过科技赋能、农田改造和全产业链服务,实现一年两季粮食(小麦+玉米)亩产合计达到1500公斤以上,相当于传统“吨粮田”(1000公斤)的1.5倍产能。同时,他指出,这一目标聚焦于通过技术创新与集约化管理,实现粮食亩产量的稳步提升,既是齐河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为当地农业生产转型提供了明确方向。
随后,袁本刚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在农机装备讲解环节,袁本刚老师介绍了合作社多个核心设备,包括大型拖拉机、智能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这些装备的协同应用,构建了从耕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其中,他重点介绍了不同马力的“德邦大为”免耕播种机。该农机装备集成了精准定位与变量播种技术,能根据土壤肥力自动调整播种量,提高种子利用率。

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胡官屯镇“吨半粮”示范区的标准化粮仓。该粮仓采用智能化温控、通风及粮情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控仓内温湿度与粮食储存状态,通过科学管理延长粮食储存周期,有效减少产后损失,为粮食保质保鲜提供了硬件支撑。

此次调研让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智能农机装备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支撑力量,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粮食产量等核心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除了需要持续投入先进装备外,更离不开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以及科学管理模式的全面落地。
撰稿:丁宇贾立淼
摄影:王怡斐
指导老师:王凯旋张银平
作者:丁宇 贾立淼 来源:大学生联盟网
发布时间:2025-07-2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穿越时空的记忆——榕城红运探迹小组的档案馆之行
  • 探寻榕城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 社会实践行,行为展担当
  • 社会实践行,行为展担当
  •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阙下社区于上半年组织开展了"阙下服务"社会实践活动。20余名学生志愿者深入街巷开展环境整治
  • 07-20
  • “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
  • “秦地塑泥传韵,青春匠心筑梦”
  • 7月13日午后,西安工业大学“秦地泥韵·匠心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一行十人,怀抱着对非遗文化的探索热忱,踏入宝鸡凤翔这片历史底蕴深
  • 07-20
  • 凤翔博物馆与周家大院: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