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幼儿园"一孩难求"现象日益凸显。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在园幼儿较上年减500多万,共减少幼儿园约21100所。幼儿园关停潮已渐渐从农村蔓延至城市。面对这场席卷学前教育行业的"生存危机",宁波市江北区通过公办引领、民办转型和托幼一体的创新模式,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幼儿园撤并与资源整合的新路径。为了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幼儿园的转型之路,7月14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小树苗成长小分队走访江北区博雅幼儿园,记录叶园长及其团队在这场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破局智慧。
未雨绸缪:托育一体化的基因传承“托育一体化,是我们开园起就刻在基因里的理念。”面对幼儿园从民办转制为公办的变化,叶园长语气笃定。这份底气源于她超前的实践——几年前,她掌舵的宁静幼儿园(现已改名为博雅幼儿园)就作为江北区少有的“纯托育园”进行了三年深度探索,对环境创设、教师言行、家长工作、师幼互动进行了精细研磨。这份宝贵实践经验,让幼儿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经受住了幼儿园的转型和周边幼儿园并入的考验,已经成为博雅托育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蒙氏理念与其他教学方式的无缝融合,恰与当前政府推进托幼一体化的政策导向相契合。
智慧破局:小班化精品化应对生源挑战出生率下降,招生难成为行业共同挑战。博雅幼儿园的班级规模从高峰时的11个调整至如今的7个,叶园长却从中看到了转型契机:“我们拥抱‘小班化’。”班额降至25人左右,配足“两教一保”,让孩子获得更精细的关注,教育质量显著提升。
内修质量,外拓生等策略成就斐然,今年小班招生实现满员。“现在是家长选我们。工作做在前,生源反而更稳。”叶园长的话语充满自信。
融合之路:普特并行的专业实践《学前教育法》要求的普特融合,在博雅园是生动的实践课。园内设有资源室,配备专业教具,利用蒙氏教室进行精细动作干预。叶园长团队在能力范围内接收特殊儿童,如轻度自闭症、无攻击性的孩子,目标是未来每班约有1名特殊需要儿童。
一个真实案例让团队深刻认识到专业支撑的重要性:一位中断外部干预的智力发育迟缓孩子,在园融合状况明显恶化。经过与家长深入沟通,最终家校达成共识——孩子必须半天在特校接受专业干预,半天在普通园融合。“今后我们会‘监督’家长,确保孩子获得内外结合的专业支持。”叶园长强调,“融合教育,离不开家园协同和专业支撑的双轨并行。”
师者之道:情怀与专业并重团队教师对后辈的寄语直指核心:热爱是源动力,主动钻研;专业是基石,弹唱跳画是基础;笔头是硬实力,课题、课程设计、论文能力在集团化发展中举足轻重;踏实是通行证,带好班、肯吃苦、积累经验,“翅膀硬了自有话语权”。
最后,从民办到公办,从扩张到精品,从独立到集团,从单一到托育融合再到普特融合……叶园长的“小院突围”,以智慧与情怀,点亮每一棵“小树苗”的成长之光,更为学前教育行业应对变局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精神力量。宁波大学小树苗成长小分队将持续关注学前教育发展,在实践中深化专业认知,服务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