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鼓声穿越百年,匠心叩响时代——大学生三下乡探访永川非遗制鼓人祝明建

       【重庆永川,2025年7月13日】锤落声起,木屑纷飞。在永川区一处古朴的工作坊内,57岁的非遗传承人祝明建正俯身绷紧最后一寸鼓皮。7月13日,寻韵昌州古郡,焕新永川新脉“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这座鼓韵悠长的院落,聆听了一段跨越世纪的匠心故事。
  百年鼓韵:从祖辈掌心到网络远方
  “十岁看着父亲做鼓,十六岁开始才能独立做鼓,现在已经做了几十年的鼓了。”祝明建向团队分享到。这门始于他祖父的手艺,已在时光中回荡百余年。最开始,祝家的鼓仅仅在永川区售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知道了祝家堂鼓,堂鼓也走出来永川。
  匠心锤炼:半世纪铸就“鼓魂”
  实践团成员们跟随祝师傅体验了制鼓核心环节。从柏木制腔,到浸染、绷制、定音牛皮,“十五六岁才能独立制鼓,不止是体力关,更得懂木性、知皮理。”同学接过祝师傅手中的专用工具尝试刮牛皮,经过多次尝试最终才勉强成功。这一刻,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匠”字背后的重量。
  传承之困:寻找下一个“击鼓人”
  尽管手艺登上非遗名录,祝明建仍面露忧色。他展示着祖传的圆口刨刀,刀柄已磨出深凹,“工具能传,手艺断了怎么办?
 
  图片来源:张邦娟
  图片拍摄:汤祺
作者:张邦娟 来源:焕新永川新脉“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力量助传承:大学生三下乡激活五间堂鼓生命力
  • 鼓声穿越百年,匠心叩响时代——大学生三下乡探访永川
  • 重外院学子三下乡:一伞藏千年,匠心撑古今
  • 鼓槌上的青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与千年堂鼓的传承契约
  • 循梦实践团深入社区走访 青春力量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
  • 青春力量入社区:贴近民生懂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