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有着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工艺品,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竹一纸一桐油,半生半世半浮华。”7月13日,东方语学院“寻韵昌州古郡,焕新永川乡脉”实践团,拜访松溉古镇的非遗传承人罗钞和涂疆蜀,通过与非遗传承人对话,了解油纸伞的制作、精神文化与传承故事。
(图为松溉古镇手工油纸伞图片)
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老板娘涂疆蜀向实践团介绍了做伞需要的准备工作,选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的工序,油纸伞制作的相关工艺,油纸伞使用方法,以及油纸伞的保养事项。其中,油纸伞的制作原材料全部取材于天然,并且通过涂抹桐油,达到防水防霉的效果,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称为“中国活化石”。
(图为松溉古镇手工油纸伞制作间装饰图片)
在拜访过程中,老板娘引入《白蛇传》的传统故事,许仙与白娘子的邂逅,便是在一把油纸伞下展开的浪漫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油纸伞不只有是爱情的精神符号和寻常百姓出行必备的物品,还会出现在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最重要场合,承载着其他丰富的文化寓意。比如,按照中国传统习俗,女子出嫁要执一把正红油纸伞,“纸’与‘子’谐音,所以又包含对早生贵子的期盼。圆形象征着团圆和谐,围线像是家人团聚在圆桌上,而和家人们在一起就是幸福向往的生活。
(图为松溉古镇手工油纸伞内部图片)
油纸伞传承人罗钞,从小跟随爷爷和爸爸学习手工艺。2017年,罗钞回到松溉古镇,将祖辈传下来的油纸伞手艺带回了家乡。与妻子涂疆蜀,一人编绳一人作画,夫妻搭配共同制作油纸伞。罗钞作为一名非遗传承者,在认真完成大学美术学习的同时,他将课程知识应用到油纸伞绘画中,他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理念和松溉地域特色,制作出的油纸伞别具一格,获得2018年永川区第四届创新创业节“高新杯”双创大赛“优秀奖”与永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油纸伞)代表性传承人的荣誉。
(图为“高新杯”双创大赛“优秀奖”图片)
古韵今风,一伞传承。一抹油纸,绽放东方韵味。老板娘提到现如今国潮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爱汉服,并逐步了解并使用油纸伞。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要素堆砌,产品同质化,一些企业急功近利,在提升产品质量“下功夫”。想要真正不埋没中华优秀传统技艺,在传承同时也应该将质量传下去,用心守护千年技艺。
(图为指导老师厉昌晓与涂疆蜀合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