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宣城“童梦舟楫,渡梦启航”儿童教育关爱帮扶团——李岳曈个人感悟
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赴宣城“童梦舟楫,渡梦启航”儿童教育关爱帮扶团——李岳曈个人感悟
我是本次帮扶团的一名宣传员。在这段用镜头与真心编织的乡村记忆里,我愈发清晰地触摸到“青春赋能”四个字的温度。那些曾让我纠结的手机像素、拍摄技巧,在孩子们沾满胶水的彩扇前黯然失色——原来最动人的影像从不需要专业设备加持,只需要一双能发现光的眼睛。当周大爷轻抚百年马灯时的叹息混着小马灯摇曳的光影,我忽然懂得:非遗传承的断层从不是因为年轻人的漠视,而是缺少像手机镜头这样的桥梁,让古老技艺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生机。
在郎溪县委党校拼接历史与现实的那个午后,我操作着“画中画”功能,看着1927年穿长衫的青年与穿队服的我们在屏幕上重叠,突然热泪盈眶。这哪里是简单的影像合成?分明是两代青年跨越百年的接力——从前辈在孔庙油灯下播撒革命火种,到我们用短视频点亮乡村教育,变的只是工具,不变的是中国青年躬身大地的赤诚。那些储存在云端的千张照片、数十条视频,早已超越素材的意义,它们是孩子们眼中“会变魔法的盒子”,是传承人手中“能留住时光的新家伙”,更是当代青年与乡土中国对话的独特语法。
离村那日,看着孩子们举着我们送出的礼物四处炫耀,突然明白: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无数个“小而确定”的瞬间累积。或许我们的视频播放量有限,或许这些影像终将被新的内容淹没,但当某个孩子因为看过我们拍的小马灯视频,十年后愿意成为非遗传承人;当某个城市青年因我们的记录踏上乡村支教路——那些按下快门的瞬间,便已在时光里刻下永恒的价值。这大概就是青春与乡土最动人的相遇:我们用手机镜头为乡村存档,乡村则用最质朴的真实,为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所谓成长,不过是把自己变成一座桥,让光与光在此相逢。
作者:李岳瞳 来源:巢湖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