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宫调遇青春力量,江苏海大学子解码非遗新活力
2025年6月15日,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遗”脉相承实践团走进“大圣故里,精彩非遗”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以青年视角对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州五大宫调,在丝竹弦歌中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之旅。
活动当日,实践团成员齐聚非遗展演舞台前,屏息聆听海州五大宫调代表性传承人带来的《软平调・秋江》《叠落调・五更》等经典曲目。婉转的唱腔如行云流水,三弦、琵琶的伴奏古朴雅致,歌词中“江天暮雪”的意境与海州方言的韵律交织,将明清俗曲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队员们手持笔记本,细致记录旋律走向、唱词结构与表演细节,“第一次现场听五大宫调,没想到传统曲调能如此贴合现代人的情感共鸣。”2024级艺硕班学生杨帅感叹道。
零距离对话:传承人揭秘非遗密码 演出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与演艺人员展开深度互动。团队成员就曲牌起源、传承现状等问题深入交流。在对话中,演艺人员深情分享了海州五大宫调的历史渊源与艺术魅力,强调其在明清时期作为俗曲的重要地位。她提到,尽管面临现代娱乐方式的冲击,但五大宫调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通过非遗活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接触并喜爱上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它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实践团成员们听后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所见带回校园,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
青年视角下的传承答卷:从记录者到创新者 “我们不想只做文化的旁观者。”团队负责人吴柯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连云港市非遗保护中心,结合专业所长让五大宫调‘破圈’,让更多人看见传统音乐的当代生命力。”当千年宫调遇上00后大学生,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文化遗产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流动的活态传承。江苏海大学子以实践作答:当年轻双手接过非遗接力棒,古老宫调必将在创新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