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春日采新茶,生产徽州天下夸。屯绿祁红好姊妹,淡妆浓抹总无瑕。”
谷雨前后采茶伎们背着竹篓在茶园间穿梭,为最珍贵的“雨前茶叶”努力,这段时间山野农间尽显茶乡魅力。但可惜赶得不巧,我们的三下乡队伍七月中旬才来到黄山市祁门县平里镇,也就是祁门红茶发源地,错过了茶叶采摘的最佳时间,也没能赶上热闹的万里茶道,但历史悠久的地方总是能够在不经意间散发魅力,予人启发。
“个人不离场,工厂不空废,茶园不生荒”
犹记得祁红博物院中矗立的那些先贤雕塑,开创机器制茶新道路,为祁门红茶写书著作的吴觉农、顶着纷飞战火带领红茶改良场做大做强的胡浩川。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十几年的艰苦岁月,面对受众几乎消失、政府无力顾及、战火不时蔓延等难题,胡浩川毅然决然选择了坚持,坚持以“个人不离场,工厂不空废,茶园不生荒”作为自励,对祁门不离不弃,生死相依。并非想说事业大于生命,而是或许有了精神追求,再谈起生命中的那些苦时会觉着无足轻重。;;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不能忘祁门红集团任总谈到祁门红茶发展时的美好展望。
他说:“先与百姓签订协议,对百姓进行培训,比如深挖、除草、施肥、生物杀虫等,时间细节都要进行多次培训,争取对茶园做到科学化管理。毕竟咱们乡村振兴企业,最终落点一定要让人民富,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个乡村振兴企业领头人的责任心和高尚品德昭然若几。
他说:“其实我们更愿意共同发展,所以我们在各区域都对接了可以合作的工厂,一方面带动当地小工厂发展,另一方面减少茶农茶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耗。与其让咱们祁门红集团走出祁门,明显让祁门红茶走出祁门、面向中国和世界更让人喜闻乐见。”他们参与了安徽茶博会、举办了中国诗茶大会、策划了万里茶道自驾游大赛,祁门红茶向来墙内开花墙外香,相信经过他们的努力,祁门红茶必能墙内开花香内外。
他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肯定要自己去做,当我们自己这个茶园打造出来之后,祁门周边的乡镇老百姓看哎,这个茶园里茶相打造的非常好,老百姓才会相信我们,相信我们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的在做这个事情。”踏踏实实做事,有目标、做实事,取得一定成果必然指日可待。
“怡然自得真栖处,何用经营别路岐”
难忘90后返乡创业青年郑海刚先生在2018年外出拼搏挣得第一桶金后,毅然决然选择回乡创业。他注册成立了祁门县祁之源茶业有限公司——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成立后,郑海刚确立了“以品质立市场、以创新谋发展”的经营理念。在访谈时,郑海刚多次向队伍成员强调了茶叶的品质问题。而一旁的政府工作人员胡志勇评价说“反正郑总呢,真的是一个新时代的一个兴农人。就是我对他个人的看法,他就是那种一心扑在这个上面。他现在自己仍然还坚持每年自己去给那个茶园除草,十分热爱。他是真真正纯粹意向,就是爱茶,就是要踏踏实实的把把这个事情做好,做深做细。”
郑总对红茶热爱,对茶树尽心,对茶农负责。我心安处是吾乡,而郑总作为兴农人,立志于把他的家乡祁门打造成红茶品质之乡。
“官清若冰玉,吏善如六亲”
据基层工作人员胡志勇和办公室负责人讲述,他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下乡入户,去了解每一户人家的每一个成员,务必做到知根知底。给那些年迈的老人帮帮忙,聊聊天,必要时修修东西,做做思想教育,看看小朋友。了解家庭人员动向,收入状况,提防出现返贫情况。其实并非祁门镇政府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但是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下乡入户的阶段,外乡人开展工作无疑会大大增加,面对繁杂的工作内容,一般的薪资待遇,想着遥远的家。但没有人选择放弃,他们爱岗敬业、耐心友善,因为心中有着为中国建设描彩的梦。
未来的路很长,哪怕有一段路能像他们一样,或在自己热爱的事业里怡然自得,或敬业友善服务百姓,或尽自己的努力建设中国。只要是为了心中的目标顽强拼搏,纵使前路漫漫,我心自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