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时序》与《通变》看刘勰的文学观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其中《时序》与《通变》两篇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文学创作与时代关系的认识,以及他的文学发展史观念。刘勰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文学作品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同时也受到时代变迁的影响。
社会现实影响、决定文学的发展:时代的政治,必然要反映在文学创作中。“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意思是文学创作与时代历史背景息息相关,每个时代有不同的文学体制和风格。例如,建安文学是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故“雅好慷慨”、“梗概多气”。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之一,可谓群雄逐鹿。政治上曹操取得政权,文学上形成了以“三曹”为中心的文人集团,即建安七子。建安文学多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人生短暂的悲凉幽怨,也不乏意境宏大,格调朗畅的作品。如曹操的《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唐代文学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刘勰文学观念的具体体现。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尤其是诗歌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唐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其开放性和包容性,这与唐朝时期的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文学与艺术等意识形态正是政治的反映。正所谓“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正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刘勰在《时序》篇中提到:“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表明他认为文学创作不仅仅是艺术表现,更是关乎国家兴衰的重要事务。
作者:肖钦元 来源:潍坊学院
发布时间:2024-08-10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