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预告片,就去找有关《帕丁顿熊》的资料了,原来帕丁顿熊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小棕熊啊,我再次为我的孤陋感到羞愧。至今我的床上还摆着一只半人高的长得神似帕丁顿的小棕熊,看来就是盗版的它了。
其实看电影的时候没有想过这么多,它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这些通通都没有纳入到我本就不大的脑容量里,也完全没产生任何的感怀,从头到尾都是萌感和欢乐。都是看了别人的影评之后才有了一些感想,仅有的这点也只是一些浮想的片段和连篇的自我臆想罢了。
有人讲这部影片空洞、单薄、是儿童作品,它不本就是儿童作品吗?就图一乐呵,外带一点小孩子能有所领悟的真善美的小道理、成人能感怀到的在外的不易,轻松+愉快,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喷这喷那,就是为了显示自己逼格高?开什么玩笑......
至于有人评论的影片的口音之类的,我就更没有发言权了,爱尔兰口音和纯美音在我耳朵里形成的振动频率完全是一样的。还有演员,我觉得至少都比我们这种路人甲颜值要高出几个段位了。
综上所述,也只是想表达对这部影片,在我的角度看完全没有吐槽点。
那本本君一定就要问了,你什么想法也没有,在这儿哔哔个毛线?
好吧,我觉得我应该压榨一下我的单细胞,把里面凌乱的点连成一根线了。
对英国的印象完全来自于各种媒体,宣传图册里的大笨钟、泰晤士河、伦敦大桥,都是冰冰冷冷的;伦敦的阴雨连绵好像把英国都圈在霍格沃兹了,我看不见也摸不到这个昔日的大英帝国在我的世界里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存在着,只知道它在遥远的欧洲,终日披着绵绵阴雨。
但欧洲是一片骄傲的大陆,英国因着昔日的辉煌,也有着自己没办法摆脱的节奏和傲娇。看过的英国作品真是羞于提及的少,但接触的还算早,哈哈,如果《哈利波特》能算的话。《哈利波特》风靡全球的时候我还在上小学,电影和书我各自都有珍藏,当时被吸引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了,现在的无法忘却可能也只是源于当时的用心。
只是记得当时初读到开篇的那个场景描写时,就被吸引了。心想着怎么会这么奇妙,当时也不懂到底是什么奇妙,现在想想,应该就是那种语言组合有着一种奇妙的频率吧,在我还不懂得欣赏的时候,就把我吸引、震撼了。
还有《神探夏洛克》,这种英式的节奏真的是带着明显的与众不同。画面风格也是只有腐国人的镜头和腐国人民才能把握到的。
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英国人是傲娇。他们也有着足够的资格傲娇,毕竟这是孕育了莎士比亚的民族,是工业革命时代的海上霸主,如果我们能因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和千百年前的辉煌而骄傲,那英国人的傲娇就没什么可吐槽的了。
平平淡淡的叙述在带着暖色的镜头下缓缓展开,看似匆忙的人群和冷漠的眼神掩盖着的其实是一颗饱含热情的心。就像那个国度里连绵的阴雨,掩盖的其实是一个民族温柔而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