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宿北大战的青春注脚 ——南财学子探访宿北大战纪念馆

“运河水记得每滴英雄血,山下长眠着不朽的忠魂。”近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古运新声”实践团队,迎着烈日走进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宿北大战纪念馆。队员在英烈墙前久久驻足:“触摸弹痕累累的战壕复原区,陈毅元帅‘试看峰山下,埋了戴之奇'的诗句突然有了千钧重量。”
  这座片砖灰瓦的建筑群矗立在昔日核心战场旁。1946年寒冬,华东野战军在此全歼国民党整编69师2.1万余人,创下解放战争初期全歼敌整编师的辉煌战绩。这场战役被军事专家誉为“扭转华东战局的定鼎之战”。
  步入纪念馆“书写在宿迁大地的诗篇”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推着独轮车的老人、扛弹药箱的妇女、划渡船的艄公.....黑白相片中展现着着人民战争的伟力。“这座纪念馆的地基,是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讲解员指着泛黄的统计表介绍。据相关卷宗记载,战役期间全县动员民工15.6万人次,运送军粮300多万斤。
  墙壁地图上,红色箭头如利剑刺穿敌军防区。“这就是经典的'中心开花'战术!”队员凝神屏息。1946年12月15日夜,华野一纵直插敌军纵深,将整编69师拦腰斩断。国家二级文物展柜中,粟裕手写电报复印件笔锋凌厉:“务须切断晓店与峰山之联系”。他们还意外发现粟裕将军是湖南侗族人,运河连接南北,恰如中华民族纽带;粟裕的指挥旗,飘扬着多族儿女共赴国殇的缩影。
  英烈厅的玻璃展墙前,大学生们集体静默。发黄的证件照上,22岁的“叶挺营”教导员蒋敬笑容明朗。讲解员的声音微微发颤:“总攻时他肠子被炸出,用搪瓷碗扣住伤口继续冲锋。”一组统计数据令人震撼:2136名烈士中,班排级干部占比71%,“连长死了排长上排长死了班长上”并不稀奇。团队专程拜访了96岁的抗战老兵朱建早。老人颤抖的手指向东方:“我亲眼目睹了战友的牺牲,全班就活下来我一个……”,老人挺直佝偻的脊背:“娃娃们要记住,这好日子是用命换来的!”
  离开展馆时,太阳将展馆染得金红。一字一句,一砖一瓦的精神力量都是千百年运河哺育的,超越民族界限的磅礴之力。学生们知道,他们的口述史,正在为这条“红色运河”添加新的流域:那里流淌着将士的回响,更奔涌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永不干涸的精神之源。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古运新声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春暖夕阳 温情伴耄耋
  • 为了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破浪先锋”实践团成员于2025年7月5日--2025年7月11日来到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祝舜路祝甸社区老年公寓开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