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战火铮铮铁骨,感悟和平时代使命
继探寻隐蔽战线的忠诚故事后,南京财经大学“古运新声”大运河口述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宿迁来龙镇的走访深入至烽火前线。在运河侧畔的柤口城村,队员们聆听了两位老战士用生命书写的铁血篇章,切身感受了战火熔铸的铮铮铁骨与伟大牺牲精神。
伤痕作证,铁骨铮铮:朱爷爷的战场记忆
朱建早老人向围坐身边的学子们展示着身上深深的伤痕,每一道都是一段烽火往事的铭刻。他回忆起连云港费家岭战役的惨烈,全班战友在他眼前全部牺牲,唯他一人幸存。渡江战役中,他左肩中弹,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生生取出子弹,巨大的痛苦留下了至今明显的一肩高一肩低的残疾烙印。“战争必须打下去。”老人语气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这份在战火中淬炼出的钢铁意志,早已融入他的日常。据儿媳妇讲述,老人即使在寒冬也坚持用冷水洗澡,军人本色从未改变。更令人动容的是他对物质的淡泊:“很多证件丢了也不去补,总说‘共产党给多少,我就拿多少’。”前些日子历经一场生死险情后,他依然平静如常。老人的沉默、坚忍与淡然,让学子们对何谓英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们既是战场上的猛士,也是生活中的凡人,却拥有超越常人的精神境界。
“拿命堆胜利”:朱爷爷的战场哲学
朱大余老人的记忆,则勾勒出一幅更为宏阔且残酷的战争图景。1948年,一纸不识的他阴差阳错参军,在游击战的间隙才学了点文化。他的入党宣誓仪式,背景音是渡江战役雷雨夜的枪炮声。当战火烧到鸭绿江,他随军入朝作战。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立体火网,他坦言游击战术失效了:“天上飞机,地下大炮,海里兵舰……我们就靠人命去堆!”老人的语调陡然升高,“哪怕死光,只要胜利!”他亲历过后方人员被屠杀的惨剧,也参与过集中火力摧毁美军营地的反击。当被学生问及如何看待付出的巨大“代价”时,老人沉声道:“胜利都是拿生命堆出来的。”这句朴素至极的总结,字字千钧,重重地砸在每位倾听者的心上,那是用无数鲜血生命换来的最真实、最残酷也最崇高的战场哲学。
薪火相传:铁血精神的新时代回响
两位老战士的故事,充满了战争的残酷与军人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身上的伤痕、他们平静的叙述、他们“不向公家提要求”的朴素信念,都是红色基因最直接、最深刻的体现。
通过这次深入走访,南财学子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他们意识到,书本上的历史结论背后,是如此具体而微的个人命运与难以想象的巨大付出。实践团队不仅是在记录口述史,更是在接受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队员们表示,将精心整理这些珍贵的影像与文字资料,利用新媒体平台,让这些铁血故事传播得更远,引导当代青年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继承先烈遗志,将这份历经战火淬炼的坚韧意志,转化为迈向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动力。运河畔的红色记忆,必将通过青年一代的倾听与传诵,永远响彻未来。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古运新声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