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宝峪村调研行:绿色共富,绘南泥湾镇生态旅游新画卷
张金冉 孙士淇/文 孙士淇 王相与/图
2025年8月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深入探访南泥湾镇桃宝峪村,围绕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技术应用及产业融合发展等关键问题展开实地调研。此次调研是该团队在陕西省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革命老区生态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案例与学理支撑。

图1当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语
桃宝峪村依托南泥湾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生态禀赋,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产业。调研发现,面对游客增多带来的环境压力,该村积极探索创新治理路径。针对污水处理难题,村内引入生态化污水处理系统,对生活污水与餐饮废水进行分级净化处理,有效减轻了对周边水体的环境负荷。在固废治理方面,村集体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并试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堆肥等方式实现垃圾减量与循环利用,初步构建了“源头分类-集中处理-资源回归”的治理闭环。

图2桃宝峪村农家乐部分设施

图3社会实践团与村民交谈
绿色发展理念同样延伸至农业生产领域。团队考察了村里的麦田种植情况,就节水灌溉、有机种植模式的应用与推广与农户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了解到,部分农户已尝试采用滴灌等节水技术,但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时,农户普遍对初期投入成本增加、短期内可能面临的产量波动存在顾虑。此外,围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村里探索了还田、饲料化等多种方式,寻求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产业同质化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常见的挑战。桃宝峪村的农家乐经营也面临类似问题。调研团队注意到,村里正尝试通过引导差异化经营、挖掘特色主题(如融入红色文化、生态美食等)来提升吸引力,但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优势仍需进一步规划与支持。在农业与文旅融合方面,村里的小麦等农产品深加工尚处于探索阶段,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此次调研基于该团队前期在陕西省延安、西安、商洛、安康等地采用三阶段PPS抽样法发放的3557份问卷(有效回收2870份,有效率80.69%)所获的广泛数据背景,使得对桃宝峪村的个案剖析更具深度与代表性。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绿色发展理念在基层实践中的活力与挑战。桃宝峪村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命题,通过科技赋能、系统治理和产业创新,完全能够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金山银山。
据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调研团后续将对桃宝峪村及其他调研点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学术报告与政策建议,为南泥湾乃至更广大区域的绿色转型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