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西农资环学子探访南泥湾植物染坊:在自然色彩中触摸绿色发展脉搏

西农资环学子探访南泥湾植物染坊:在自然色彩中触摸绿色发展脉搏
张圣 孙士淇/文  孙士淇 王相与/图
  2025年8月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的浓厚兴趣,走进了南泥湾村的植物染料工坊,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此行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与深入交流,探究传统技艺在现代绿色农业中的创新实践。
  步入工坊,调研团成员立刻被一种独特的氛围所包围。空气中弥漫着植物根茎叶花蒸煮后散发的自然清香,与城市工业气息截然不同。在工坊创始人李金豹(豹哥)的亲自引导下,队员们沿着生产流程开始了细致的参观。他们首先目睹了原料区的景象:分门别类堆放着从当地山林、田地收集来的板蓝根、核桃皮、茜草等植物原料,其中不少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或废弃物。
  
  图1团队成员实地感受植物原料
  移步至染料提取区,几口冒着热气的大锅正在熬煮植物原料。队员们认真观察了工人如何通过控制水温、时长等关键参数,将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充分萃取出来,最终形成色泽浓郁、安全环保的染液。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在这里化繁为简,回归到对大自然资源本真的运用。随后,在染色工作区,调研团成员们驻足良久。他们看到洁白的棉麻布料被浸入不同植物染液中,经过反复浸染、氧化,逐渐呈现出层次丰富、柔和持久的自然色彩——靛蓝的深邃、赭石的沉稳、姜黄的温暖,每一抹色彩都讲述着自然的故事。工人们娴熟的手法和对色彩的精准把握,令队员们印象深刻。
  
  图2染色后的布料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积极提问,与豹哥就原料的可持续获取、染色工艺的标准化控制、染液残留物的生态化处理等核心问题进行了即时交流。豹哥详细解答了工坊如何依托南泥湾丰富的生物资源,建立本地化的原料供应链,如何在传承古法基础上改进工艺提升效率,以及如何对生产废水进行简单有效的生态净化处理,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最小冲击。他强调,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是工坊立足和发展的根本。
  
  图3团队成员与工坊创始人豹哥访谈
  此次深入工坊的参观活动,为调研团成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课堂。他们不仅亲眼见证了植物染料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转化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的完美结合,更深刻理解了“绿色发展”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具体内涵和可行路径。调研团成员们表示,这种立足本土资源、尊重生态环境、创造经济价值的“小而美”产业模式,为资源环境专业服务乡村绿色转型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启发,激励他们将所学知识投入到未来服务乡村生态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去。
  
  图4团队合影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绿色发展调研团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走在黄河边的泥土路上
  • 七月的郑州,天气正热,我们河南工业大学明德书院“三下乡”实践团的四个同学,一路辗转来到了黄河边上的马渡村.这是一次平常却又难忘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