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三十载匠心守“柚” 科技绘就共富新图景

  在碧莲镇的群山之间,一片郁郁葱葱的早香柚园见证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历程。2025年7月,浙江省农村科技特派员、浙江农林大学王美燕老师等带领“柚见果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围绕“一棵母树缔造的产业奇迹——永嘉早香柚百年传承与创新”主题,深入碧莲镇开展调研活动。实践团实地走访调研了早香柚母树后,又深入碧莲镇石背凹早香柚种植基地,采访了碧莲镇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金爱菊主任。通过深入调研,探寻碧莲镇早香柚产业的发展之路。

三十年耕耘结硕果,土地流转添活力

  “这片早香柚园是 1995 年开荒种下的,如今已有 30 多年树龄。”金爱菊主任指着眼前枝繁叶茂的果树介绍道。石背凹早香柚基地位于早香柚公园内。最初,这片果园由几户村民承包种植,承包期30年,每户种植百余株至二百余株不等。凭借早香柚的优质品质,农户们收获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金主任自豪地介绍道,“最多的一户年收入达30多万元,还有一户20多万,其余几户多在10多万元,早香柚真正成了农民的致富树。”

  随着土地承包期到期,当地政府创新性地将果园承包给当地的强村公司运行,12 年承包费共计180 万元。“这笔收入将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早香柚品牌宣传,让集体和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金主任表示,“不仅如此,强村公司的运营模式更有利于早香柚的统一管理和维护,便于推进和实施标准化种植,提高早香柚品质。2024年年底,碧莲镇获批温州地区唯一的2025年度省级乡村振兴综合试点项目,石背凹早香柚种植基地将建设标准化示范种植核心基地180亩,全部采用标准化种植、滴灌系统、轨道运输等先进设施。”

品质为王守初心,专业管护铸品牌

  碧莲镇早香柚以独特的梨形外观深受喜爱,而其内在品质更是赢得市场青睐。金主任介绍,早香柚单果重约2斤多,一棵果树平均产果百余个,优质果树可结果二百多个重达四五百斤。但当地始终坚持 “品质优先,兼顾产量” 的原则。“如果结果太多,我们会专门疏果,保证果树营养供给,坚决守护早香柚的品牌声誉。”

  为保障品质,果园建立了专业管护体系:十余人的管护队伍,分工明确。队伍成员包括队长、技术员和工人等;授粉、疏果等关键环节由专人负责,并定期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从施肥配比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有科学依据,这是我们敢打‘品质牌’的底气。”

科技赋能提质效,设施升级促发展

  劳动力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是当地早香柚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弊病。面对数值化、规模化种植需求,早香柚基地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灌溉方面,园区铺设了专门的水管系统;运输难题则通过去年建成的轨道车得到解决,极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在技术应用上,当地经历了从 “传统经验” 到 “科学管理” 的转变。“最初推广套袋技术时,农户不理解,我们就免费送套袋,让几户先行先试。看到套袋能让果实减少农药残留、外皮光滑,品质更高,大家才慢慢接受。” 金主任说,如今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显著提高,氮钾磷配比、病虫害精准防治等科学管理方法已广泛应用。此外,当地还在探索授粉机器等农机化设备,虽尚未完全成熟,但技术革新的脚步从未停歇。

产业延伸拓空间,致富路上不止步

  除了规模化种植基地,碧莲镇的农户也普遍分散种植早香柚,种植规模从几株自给自足到五六百株不等。其中,种植五六百株的农户年收入可达三十多万元,普遍收入四五万元,效益十分显著。“一亩地产值能达到一万多元,政府主要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农民致富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为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当地正探索早香柚深加工产业,果酱、香精、柚子糖等衍生产品已进入实验阶段。同时,每年举办的早香柚品质大赛评选 “果王”,从外观为35分和内质为65分来进行严格打分,引导农户聚焦品质提升。

守护根基向未来,品牌建设在路上

  作为早香柚产业的 “根”,已有近百年树龄的母树备受关注。“母树有一定衰老迹象,天牛蛀虫影响不小,部分大枝已折断。” 金主任痛惜地表示,当地已加强母树及第一代嫁接苗的保护,同时计划推进种质资源保存工作。

  目前,碧莲镇早香柚的地理标志申报正在审批中,未来还将从肥水一体化、生物防治等方面持续发力。“早香柚是碧莲镇的特色招牌,我们既要守护好这棵‘致富树’,更要让它在新时代结出更多硕果。” 金爱菊主任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早香柚产业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柚见果香队”
发布时间:2025-08-23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