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法学学子“三下乡”:在桐树庄探寻红色基因,践行法治初心
河南城建学院法学学子三下乡“豫”见鹰城文化探寻队来到叶县桐树庄,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之旅。在这里,他们深入感受红色基因的深厚底蕴,继承发扬红色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一、“桐庄星火·赤脉寻根” 桐树庄,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是红九军的诞生地。村口那座斑驳的“红九军诞生地”石碑,像一枚岁月封缄的勋章,静静等待后来者启封。队员们在石碑前驻足,轻声朗读碑文,仿佛听见1930年那一声枪响,看见红军战士从桐树掩映的茅舍中奔涌而出,把革命的火种撒向中原大地。在这里,法学学子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聆听当地红色解说员讲述革命故事,讲述红九军从桐树庄出发、转战南北的壮阔征程。法学学子倾耳聆听,把法理与史识交织:他们探讨《中国土地法大纲》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率先试验,争论军民鱼水情的契约精神如何成为法治中国的雏形。从革命先辈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勇抗争,到红九军的英勇事迹,每一个细节都深深打动着他们。这些故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源泉。学子们纷纷表示,要将这种红色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在与桐树庄村委会的交流中,探寻队深入了解了桐树庄深厚的文化底蕴。桐树庄不仅有红色文化,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当地政府在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法学学子们也从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意识到,法律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更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保障。他们希望能够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为桐树庄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与当地人民的交流中,法学学子们积极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帮助劳动人民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他们耐心倾听群众的诉求,针对土地纠纷、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给出可靠的建议。一位村民感慨地说:“这些大学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知识,更带来了希望。他们的建议让我们对解决问题充满了信心。
二、“烽火回声·老兵长歌” 探寻队还采访了革命老兵。老兵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回忆起革命岁月,依然精神矍铄。探寻队一行人叩响了抗美援朝老兵闫老的家门。年近九旬的闫老先生拄杖而立,胸前的绶带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桌子上摆放的勋章在灯光下交相辉映。据严老说,十八岁那年,他在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雪没脚踝,枪声如炒豆;三年后,他又背起行囊随十八军挺进雪域高原,参加解放西藏,把青春钉进零下四十度的冰峰。
我们围坐在老人膝前,当严老被问及“法律与战争”时,闫老沉思片刻:“战场讲纪律,和平讲法治。当年我们拼命,就是为了让后人能在阳光下讲理。”一句话,让队员们红了眼眶。
烽火未远,回声悠长,老兵的长歌将在新的法治征程上被一代代青年接力传唱。他们向学子们讲述了当年的战斗经历和革命情怀,勉励学子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学子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向老兵们学习,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青春誓言。
此次“三下乡”活动,河南城建学院法学学子在桐树庄的红色土地上,不仅探寻到了红色基因,更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红色革命精神。他们用法律知识为当地群众排忧解难,展现了新时代法学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用法治的力量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