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智绘田野,探寻无人机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盛夏七月,热浪翻涌,却挡不住青年奔赴田野的脚步。为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的战略部署。2025年7月2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农业”调研队踏上了探寻如何利用智慧技术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首先走进江心洲中通(金崴无人机基地),调研队员们将一同近距离感受无人机与农业的协同作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交流和机器赋能等方式,为务农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构思新型发展路径,为其插上“智慧之翼”。

图为调研队员在无人机基地拍摄。张静初 供图
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的政策东风下,南京市江心洲凭借空域管制较少的先天优势,正成为无人机产业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因此具备了打造无人机各类应用场景的独特条件。调研队员们在李总的带领下,实地观摩了基地内各型号无人机,它们分别应用于物流运输、应急通信以及专业探测等领域。值得一提的是,江心洲还提供无人机实操训练服务——学员可在此系统学习并考取无人机证,普通访客也能亲自体验操控无人机的乐趣。现场,实操教练的试飞演示令人印象深刻:无人机在其操控下轻盈灵活地躲避障碍物,实现了高速高精度飞行。这些实践不仅推动了低空经济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更让江心洲的无人机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图为负责人带领参观。张静初 供图

图为基地无人机实拍。张静初 供图
接着,调研队员们就无人机带动农业发展,实现高精度灌溉,农药喷洒这一主题与李总进行了深入访谈和交流,李总提到:无人机空中物流是基地的重要业务之一,凭借江心洲独特的地理位置(洲岛位于夹江之间,地势狭长),无人机应用于物流运输和外卖配送对于人们的生活可谓是非常方便。与传统相比,中通无人机配送可将外卖配送时间从70分钟大幅缩短至17分钟;洲岛居民还可以通过无人机点单,海鲜从渔船到餐桌仅需半小时,“新鲜度”直接转化为“竞争力”。
李总进一步表示:无人机赋能智慧农业可灵活、高精确度作业,当无人机成为农田里的‘基础设施’,不仅解决了传统农机在恶劣天气或特殊时段无法工作的痛点,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数字基础。同时李总更希望无人机能够在农业以及其他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价值,和其他企业有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她用自己的热情和扎实的知识将无人机产业做的越大越好,让其在各领域普及,使农业更智慧!

图为队员采访基地负责人。张静初 供图
当无人机再次腾空而起,镜头俯瞰江心洲,长江如练,稻田似毯。这幅科技与大地交织的画卷,将会是智慧技术引领下农业蓬勃发展最美好的展示!智慧农业从来都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新时代有为青年与时俱进,筑梦田野的目标!
通过此次暑期调研,调研队员们不仅近距离了解无人机从构成,功能到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激发了调研队员们对于无人机事业助力农业发展的热情。展望未来,在“智慧农业”政策的引领下,无人机企业将会成为解决现有农业问题的重要的可行方式。同时随着无人机应用的逐渐普及和李总的支持,势必为农业发展打开了创新的智慧道路,激励更多的人携手共进,心怀责任,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经济繁荣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通讯员 贺滢淇 于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