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反诈护航夕阳红,校社携手启新程——安信工“常青数”实践团成功开展金寨之行

  新时代青年当以行动践行使命,用担当诠释青春。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本领,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积极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于2025年7月7日走进安徽金寨县青山社区中心,开展了反诈讲座、老人慰问及校社合作签约等系列活动,用青春力量为社区注入温暖与活力。此次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老师刘洪、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刘梦莎、23级辅导员王龙虎共同参与并完成指导工作。
  
  反诈护夕阳,防骗筑长城
  
  7月7日14:30,反诈讲座率先拉开帷幕。实践团成员提前完成现场的布置,引导参与活动的老人们有序就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讲。讲座中,实践团代表李铭捷结合老年群体的生活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了如何使用微信、支付宝等软件的常用功能,例如与子女交流、如何扫码转账等。同时,她介绍了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例如冒充公安局要求交保证金、虚假中奖信息等。随后,志愿者们为老人们送上精心准备的礼品——寓意平安顺遂的祝福香包,以及印着“福寿安康”“吉祥如意”等美好字样的毛巾,每一份礼物都承载着贴心暖意。紧接着,“常青数”实践团邀请了汪品先警官为社区老人们做反诈宣讲。汪警官结合当地发生过的电信诈骗实例,深入讲解了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危害,让老人们切实认识到防范诈骗的重要性,叮嘱他们要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子女沟通或报警,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图为出席老师合照)
 
  
  (图为宣讲现场照片)
 
  
  (图为汪警官宣讲现场)
  
  反诈课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分组前往社区老年居民家中开展专项调研。调研过程中,成员们围坐于老人身旁,先以家常交流为切入点,详细询问其身体状况及日常生活情况,在建立信任基础上,结合课堂讲授的电信诈骗典型案例,逐项了解老人对诈骗类型的认知程度、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及应对方式等信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沟通方式,实践团既完成了对老年群体反诈意识现状的摸底,也进一步巩固了课堂知识的传播效果,同时以平和的互动加深了与社区老人的联系,为后续精准开展防骗宣传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老人聊天)
  
  校社同携手,共绘新蓝图
  
  在完成反诈宣讲与入户调研后,实践团当日的活动迎来另一重要环节——“常青数”实践团与青山社区中心举行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签约仪式。社区党总支书记及居委会主任叶长远与实践团指导老师刘梦莎签约了《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仪式上,刘洪老师指出,金寨是红色沃土,青山社区是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此次实践基地的建立是高校服务地方的责任体现。叶长远则表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常青数”实践团此次带来的反诈宣讲、入户服务等活动务实高效,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相信通过紧密协作,定能精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让“三下乡”成果真正扎根基层、惠及民生。刘梦莎老师借此提出:“未来,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将以需求为导向,把实践团的短期服务转化为长效机制,以校社联动的形式为基层服务注入持久动力,让学生在服务中成长、社区在合作中受益,真正实现‘校社双向赋能’。”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
  
  此次金寨县青山社区中心之行,安信工“常青数”实践团不仅以反诈宣讲帮老年群体筑牢“防骗墙”,用入户走访传递了对基层群众的关怀,更通过校社签约搭建起青春力量服务基层的常态化平台。这既是对“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的具体落实,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实践团正以脚踏实地的行动践行这一方向,在服务基层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实践篇章。
  
  (图为现场人员合影)
  
  文/图:周欣叶、彭丽媛、吴克荣
来源:周欣叶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南京财经大学:智棚探温,慧聚农安
  • 为了解智慧农业技术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与发展,探索其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慧农业”调研队怀揣着
  •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