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能源强国”战略号召,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实效,2025年7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能担使命,源启新章——能源发展成就青年观察团深入能源行业一线,走进南瑞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参观展馆,探访生产车间,聆听发展历程故事的方式,探秘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历史,坚定“能源强国”信念。
沉浸式参观展馆:重温奋斗历程领悟国产深意 在企业历史展馆中,企业相关负责人给同学们讲解到南瑞集团起源于1973年成立的南京自动化研究所。作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直属科研产业单位,在近半个世纪的征程中,书写了从科研院所到产业领军者的辉煌篇章。“2022年之后我们的微机励磁装置已经全部替换掉三峡电站中的进口装置,真正实现了大国重器的国产化。”周淼主任介绍道。1万余名研发人员、超3千项专利、安全高效“4S储能”系统、“绿电制氢”规模化应用技术……这些成就不仅印证了“能源强国”的发展理念,更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深意。
探秘车间:见证智造力量学习精密协作 步入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实践团成员们被智能化生产线的精准高效所吸引。他们近距离观摩了核心能源装备的制造流程,亲眼见证了机械臂精准作业、自动化设备协同运作的场景。车间内“保产品质量就是保电网安全”的标语,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让他们直观体会到能源装备对国家命脉的极端重要性。
图为周淼主任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生产车间。
图为企业生产车间标语。
对话与思考:聆听转型故事感悟创新精神 在座谈会上,实践团队围绕国家能源转型方向、企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双碳”目标下的产业变革等话题,与企业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向企业负责人提出疑惑。
周淼主任在讲述中国能源发展历程时,以南瑞公司为例,讲述了南瑞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2004年,南瑞首次以‘国产功率单元+进口控制系统’组合为三峡提供建设;2010年起逐步替代进口设备;到2022年,三峡全部机组已实现100%国产化。通过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国能源电力装备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艰辛历程。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在于价格上的斗争,更在于核心技术话语权的争夺!南瑞人用三十年完成励磁装备国产化的故事告诉我们,科技自立从来都没有捷径,“十年磨一剑”的坚守是攀登科技高峰的唯一路径。
图为周淼主任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能源结构布局。
座谈中提及的2023年考察时被给予的“十年磨一剑,攻关高精尖”的殷切嘱托,引发了同学们的强烈共鸣和思考。同学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对于同学们提出的“企业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是什么”等问题,周淼主任强调要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这让同学们意识到,未来能源建设者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应对复杂挑战的综合素养。“专业课成绩是学习能力的证明,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快速适应能力。硕士生项目经历若契合能源转型方向会更具优势。”周淼主任这样告诉我们。
实践归来:提升创新动能磨砺综合素养 此次社会实践,是实践团队成员们走出课堂、走进国情的宝贵一课。他们不仅实地感受了高端能源装备制造的现代化水平,更在鲜活的案例和对话中,读懂了中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宏大叙事,领悟了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从智能化车间的震撼,到三峡故事的感动,再到“十年磨一剑”嘱托的激励,南师学子在探秘能源强国奋斗之路的过程中,上了一堂生动的专业教育课和国情思政课。他们将把此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强大动力和投身能源事业的坚定志向,立志成长为懂技术、知国情、有担当的新时代能源人,为谱写能源强国建设新篇章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