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福建师范大学“绿海碳源”实践队探秘常口村生态蝶变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浪潮中,福建师范大学“绿海碳源”实践队深刻领会“两山”理论,怀揣着探索精神,于7月21日至7月23日奔赴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开展了一场极具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探寻“两山”理论的发展与转化路径,挖掘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之道,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发出属于当代青年的时代强音。
  实践活动的第一天,团队成员走进常口村的“两山学堂”。在一幅幅老照片与详实的数据资料中,大家回溯了村庄从曾经的“三无村”蜕变为如今“生态样板村”的光辉历程。1997年4月,习近平同志在常口村调研时明确指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为常口村的发展点亮了前行的灯塔。25年来,常口村始终铭记习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重要嘱托,不断摸索将青山绿水转化为无价之宝的有效路径,最终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常口特色的生态小康之路。
  通过与村干部的深入交流,实践队员们了解到,常口村过去曾依赖伐木产业维持经济运转,然而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民生陷入困境。如今,在合作造林、生态农业、文旅融合等产业转型举措的推动下,村庄的森林覆盖率已超过80%,更在2021年荣获全国首张林业碳票,村民们都享受到了碳汇带来的分红,实现了从“砍树经济”到“看树经济”的精彩转身。此外,队员们在访谈中还知晓了常口村未来的绿色发展规划。团队成员感慨道:“每一张碳票的背后,都彰显着‘两山’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次日,实践队来到常口村村民邱彩立大姐家中,学习擂茶的制作技艺并品尝了这一特色饮品。1997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曾在村民邱彩立家中与大家一同喝擂茶、聊家常。多年来,邱彩立以擂茶为纽带,向来访的游客讲述常口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的嘱托,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故事。她将自家的美丽庭院改造成“邱姐擂茶馆”,如今已成为村里的特色招牌和游客必到的打卡点。通过美丽庭院与擂茶经济的有机结合,邱彩立在自家门口稳稳端起了“生态饭碗”。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一碗擂茶,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与常口村绿水青山的深厚缘分,传承着历久弥新的‘两山’理论。”
  实践队还了解到了常口村一“老”一“新”两块村规碑背后的故事。1997年习近平同志在常口村调研结束后,常口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认真传达学习总书记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并提炼出18句话72个字的村规民约,内容涵盖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多个方面。2017年12月8日,村民们聚集在20年前习总书记到访过的老村部,召开了一场特别的村民代表大会,对村规民约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村规民约融入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全村党员群众的行动准则,并被立在新村部的门口。
  此次实践中,团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口村考察调研的足迹,亲身见证了常口村从“伐木经济”到“碳票第一村”的华丽蜕变,进一步加深了对“两山”理论的理解。通过探访两山学堂、村部,与村干部和村民交流,提炼生态富民的成功经验,实践队成员将以青年的视角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在社会实践中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绿海碳源”实践队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