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模范的高度赞誉,恰如一道光,照亮了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铸就非凡的奋斗之路。秦玉敏老师,便是这光芒照耀下,一位用一生践行“干好本职工作”,完美诠释劳模精神的教育守望者。
这位1931年生于河南南阳的教育者,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便扎根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名资深高级讲师,她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数十载,用扎实的学识与热忱的师心培育万千学子,更因这份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坚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崇高荣誉,成为镌刻在岁月里的教育标杆。
2025年盛夏,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薪火相传·师心筑梦”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有幸走近这位三见毛主席的教育前辈,聆听她用岁月书写的答案——“干好本职工作”。
讲台春秋里,把本职干成热爱
学校初创时期,师资紧张,秦玉敏的本职工作常常是超负荷的忙碌。她全身心投入教学,时间几乎被学生“占满”,清晨离家,深夜方归,这份对众多学生的托举,有时意味着对自己小家庭的“缺席”。然而,在她心中,“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得把它干好”。这份把“本职”过成日常的坚守,在漫长的岁月里,早已发酵升华为深沉的热爱。
从东北师大毕业便来到这所学校,秦玉敏在此奉献了一生。她深爱着这方培育人才的沃土。回首过往,她感念同事间互助的温情与学生感恩的回馈,这些点滴温暖都化作了她坚守讲台、持续“干好本职”的不竭动力。她感恩学校给予她“干一辈子”的舞台,无比珍惜这份能够见证无数生命“花开”的神圣事业。即使时光在眼角刻下皱纹,每当提及“教书”二字,她眼中闪烁的光芒,比初登讲台时更为明亮——这正是将本职熬成热爱的模样。
党徽映照下,让本职成为标杆
“当年入党难,得思想红、肯吃苦、抢着干。我就是在社会服务里往前冲,才戴上了这枚章。”这份经历让她懂得再大的成就,也从“做好眼前事”开始,从“肯吃苦”起步。她强调,这种精神当年的学生需要,今天的青年更应传承。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始终以身作则,将“干好本职”作为模范带头的根基,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态度,在教育事业中不断前行。她总说“我来做”。学生基础弱,她把教案改了又改,直到每个人都能听懂;同事忙不过来,她扛起两个班的课,从没喊过累。“党员就得带头干好本职,这不是口号,是实在事。”她的标杆,不在豪言里,而在晨光里备课的身影里,在深夜里批改作业的笔尖上。
荣光沉淀后,视本职为终身本分
三次面见伟大领袖毛主席,这是何等崇高的荣誉。然而在秦老师口中,这深藏于岁月里的自豪,从未成为夸耀的资本。“不是我有多能耐,是时代给了普通教师这份荣光。”当被问及获得“全国劳模”的秘诀时,她的回答质朴却重若千钧:“就是干好本职工作。”在她心里,教书育人从不是“往上走”的梯子,而是“扎下根”的本分。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她的耐心从没少过一分。这份本分,让她在荣光加身后,依然守着讲台,守着那些需要她的少年。这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里“淡泊名利、争创一流”的品质。
从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从青春韶华到霜染鬓边,秦玉敏老师以最朴实的行动注解教育的温度。她不为盛名所累,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干好本职工作”的普通教师。这份扎根于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凡价值的执着坚守,是劳模精神最生动的注脚,更是教育火种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奥秘所在。
秦玉敏的故事,是一位教育者用一生书写的“本职”答卷。她的精神激励着更多奋斗者在各自岗位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踏实劳动、勤勉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我们当代青年生逢盛世,更需接过这份“坚守本职”的接力棒,在各自的赛道上沉下心、肯吃苦、求实效,让“干好本职”成为青春最亮眼的底色——这既是对前辈精神的最好传承,更是新时代青年写给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