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扎根铁路教育沃土,绽放育人华彩人生——专访铁路教育战线的坚守者

         在铁路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位工作者,用一生的时光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2025年6月30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薪火相传·师生筑梦”实践团带着崇敬之心对这位深耕铁路教育多年的老师展开专访,聆听她的教育故事,学习她的人生经验。
  “从下乡知青到如今,我的人生似乎一直与铁路教育紧紧相连。”面对实践团成员的提问,郭汉秋老师缓缓打开了话匣子。郭老师的教育起点,是武汉司机学校的讲台。“留校任教时,学校还叫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条件虽有限,但想教好学生的心思一点不含糊。”为了让课堂更扎实,她开启了跨校进修的征程——从华中科技大学的课堂起步,转身又走进武汉大学的数学实验室,再回到华科钻研计算机技术,最后在中国地质大学拿下本科学历。“铁路教育在发展,老师不能原地踏步。”她笑着说。
  转向党务工作后,她又敏锐地意识到心理学对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做学生工作,得懂他们的心思。”于是,武汉大学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北京师范大学的高级心理咨询师认证,成了她新的“教学工具”。“这些知识不是摆设,是真能帮学生解心结的钥匙。”
  团队成员指着笔记本上关于学校专业发展的问题,好奇地问道:“郭老师,咱们学校最近新开了不少专业,您觉得这些新专业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会带来哪些影响呢?”郭老师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这一步走得好!学校想要发展,必须在专业上拓展。立足铁路是根本,面向社会是趋势。新专业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她稍稍停顿,语重心长地补充道:“只有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领域,掌握多元化的技能,才能为他们的成长、发展以及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更具竞争力。”
  学校从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到如今的职业技术学院,这一路变革,郭老师都是亲历者。实践团成员好奇她在不同岗位的感受,她感慨:“无论是教学岗还是管理岗,学生永远是我的牵挂。”党委工作时,她既严格要求学生干部,又充满关爱,常叮嘱他们:“工作既要扎实,更要有创新,团队协作才能行稳致远。”
  “无论是教数学,还是做党委工作,学生的成长始终是我最在意的事。”郭老师的教学成绩单格外亮眼——讲课全程脱稿,课堂上总能用互动点燃学生热情,教学量化评估多次拿第一。“看着学生眼神发亮,就知道这课没白备。”郭老师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并发表多篇论文,真正做到了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
  如今退休多年,郭老师仍在曦阳红艺术团续写与学校的缘分。“组织节目时,总爱把铁路发展史编进去,诗歌里藏着老校址的故事,剧情里有新校区的变迁。”她看着学校从“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成长为现代化职业技术学院,打心底里骄傲。老师从个人能力和情感上从未将自己视为退休人员,一直通过各种形式为学校做贡献。多次组织节目展现学校发展历程和革命传统精神,在学校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别把自己困在课桌上!"面对社团选择的困惑,郭老师分享自己的故事,因为性格原因意外展露组织才能,走上党务工作岗位。因此她鼓励学生多尝试“就像铁轨需要弯道才能通向新风景,你们也要大胆转个弯试试!”
  在谈到求职面试时,老师结合自身经验给出了宝贵建议。她强调面试者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在面试过程中做到落落大方,正常发挥,掌握好表达的分寸,既不能畏缩,也不可吹嘘、夸夸其谈,要让面试官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青年人。
  专访结束时,屏幕上的夕阳正好落在郭老师身后的书架上,那里摆着泛黄的铁路教材,也放着崭新的艺术团演出照。从武汉司机学校到职业技术学院,从青涩教师到资深教育者,郭汉秋老师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教育热爱,是与所投身的事业共同生长,如同铁轨延伸向远方,永远向着下一站光亮。
  此次专访,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郭老师对铁路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以及她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她用自己的一生,在铁路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相信郭老师的教育理念与人生态度,将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子在各自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来源:晏得顺 戴睿妍
发布时间:2025-08-06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