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行动实践队探访新疆少数民族老人 聆听民族团结动人故事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近日,“朝阳行动”社会实践队的5名队员在完成对伊车嘎善村锡伯族刺绣的非遗调研后,继续留在新疆伊犁地区,将实践焦点转向“民族团结”这一永恒主题。队员们怀着敬意走进村落社区,重点探访了数位少数民族老人,聆听他们亲身经历的民族团结故事,记录下跨越民族的真情厚谊,感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底蕴与生动现实写照。
在伊车嘎善村及周边地区,实践队员们先后拜访了锡伯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等多位年长者。这些老人既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字典,也是新中国发展历程和民族团结进步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围坐在炕头,品着醇香的奶茶,老人们用质朴的语言,向年轻的队员们打开了一段段尘封却温暖的记忆。
一位精神矍铄的锡伯族老爷爷动情地回忆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艰苦岁月:“那时候条件差,邻里之间谁家有点困难,大家都会伸手帮一把。我记得有一年冬天,邻居哈萨克族兄弟家的牛羊缺草料,是我们几家锡伯族乡亲一起凑了干草送过去。后来我家盖房子,村里的维吾尔族、汉族朋友都来帮忙,一起打土坯、上房梁,热热闹闹的就像一家人。”老人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正是这种不分你我的互帮互助,让各族群众度过了难关,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另一位哈萨克族老奶奶则讲述了关于“妈妈”的故事。她小时候,村里有一位汉族妇女,对各族孩子都视如己出,经常给孩子们缝补衣服、分享食物,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阿帕”(妈妈)。“她教会了我们很多生活技能,也告诉我们各民族要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老奶奶的眼眶湿润了,“这种感情,一辈子都忘不了。”
队员们聆听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内容涉及生产互助、生活关爱、文化尊重、共度节日等多个方面。故事虽平凡,却蕴含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生动体现了各族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中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脉联系和手足之情。
除了聆听往事,队员们也关切地询问老人们当前的生活状况,了解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民族团结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老人们纷纷表示,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深入,民族团结的氛围日益浓厚。“现在我们经常一起过节,古尔邦节、春节、西迁节,大家都互相串门拜年,一起吃美食、看表演,其乐融融。”一位维吾尔族老大爷笑着说。
实践队员们帮助老人们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送上了精心准备的慰问品。通过与老人们的深度交流,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是各族人民共同守护的美好家园的基石。
队员陈美希感慨道:“老人们的故事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有力量。他们让我们明白了,民族团结是刻在骨子里的情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真金。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维护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此次探访活动,不仅为“朝阳行动”实践队收集了宝贵的一手口述史资料,更是一次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队员们表示,将把这些动人的故事整理出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听到来自祖国西北边疆的民族团结好声音,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薄纯璐,陈美希
发布时间:2025-08-2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