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入纪念馆广场,高耸的李时珍铜像手持书卷、目视远方,仿佛仍在思索济世良方。主体建筑“本草碑廊”内,百余块青石板镌刻着《本草纲目》经典药方,参观者们驻足摹写,触摸中医药的智慧结晶。
刚进入展厅,便听到讲解员正充满激情地为前来研学的孩子们解说:“为验证曼陀罗花的麻醉效果,李时珍曾亲自试药,这种科学精神至今令人敬佩。”
纪念馆分为多个展厅,在徐老师的指引下我逐一参观。生平事迹展厅内,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与详尽的文字,勾勒出李时珍从医的艰辛历程。最令人动容的,是他为修订《本草纲目》耗费整整27年光阴,走遍大江南北采集药材的故事。一幅明代行医图,再现了他“千里寻药、亲尝百草”的执着身影。
本草药物展厅最是神奇。这里陈列着数百种中药材标本,每一种都配有详细的说明。我看到了平时只在药方里听过的"人参""灵芝",还有更多从未见过的药材。通过触摸屏,我了解到这些药材从古至今的用法演变,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随后,徐老师带我们体验了手搓艾条。这艾条并不容易搓制,稍一用力就容易断裂,看来没有经年累月的练习难以掌握。我们还了解了艾灸知识。听徐老师介绍,艾灸能调理身体,对心肺有益,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他说如今注重养生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相视一笑,纷纷表示熬夜多了,确实该好好养生了。
离馆时,夕阳为飞檐翘角的仿明建筑镀上金辉。徐老师表示:“我们正筹划‘本草数字博物馆’项目,希望让更多人在古今对话中读懂中医药的永恒价值。”这场穿越四百年的文化之旅,让每一位参观者深切体会到:一部典籍,铸就了科学丰碑;一种精神,仍在滋养时代新生。
作者: 2024级本科生 卫加
来自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数学与统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