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联盟网,大学生社会实践投稿平台

夏日书香里的志愿微光,温柔守护童心成长

2025年7月15日,“红心研墨”团队的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计划,抵达安徽滁州图书馆,开启了为期15天的暑期志愿服务。每日上午9点至11点30分,他们准时驻守少儿阅读区,以实际行动助力少儿阅读推广与特色活动,在每一个细微的举动中践行青春担当。
教具归位筑基石
日常协助工作中,团队成员到馆后的首要任务是整理少儿阅读区的上课工具。由于小朋友们使用后常随手摆放,手工材料、绘本和教具往往散落各处:彩笔滚落在桌角、椅缝,剪刀与胶水混放在绘本上,部分图书被翻开后随意搁置在书架旁。志愿者们逐一细致归整:按红、黄、蓝、绿等色系将彩笔分类入盒,把剪刀、胶水等工具按功能分区收纳,再对照书架标识将每本绘本精准放回对应位置。遇到书脊磨损的图书,会轻轻抚平;发现内页夹着的小纸条、树叶等物品,便小心夹在扉页保存。有一次,一本《小鲤鱼跳龙门》的绘本内页被孩子折成了纸船,志愿者耐心将其展开、压平,力求恢复原状。这份看似琐碎的工作,为下午的阅读课和手工课顺利开展筑牢了基础,让孩子们能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更专注地投入学习与创作。

图为帮助小朋友、 王雨凡供图
课堂辅导传温情
协助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时,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有侧重。拼音阅读课上,针对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志愿者们采用轻声提醒或发放卡通贴纸的方式巧妙引导。一个男孩总被窗外的麻雀吸引,志愿者便轻声说:“等会儿我们用拼音拼‘麻雀’这两个字,好不好?”一句话便拉回了他的注意力。面对识字较慢的小朋友,志愿者们会蹲下身与他们平视,逐字带读、反复练习,结合生活场景帮助理解。孩子们总把“瓜”字写得缺胳膊少腿,志愿者们便画了个圆滚滚的西瓜,指着笔画说:“你看这撇和捺,就像西瓜的藤蔓呀。”在逐字带读的过程中,即使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课本上,他们也顾不上擦拭,直到孩子能独立念出简单的句子,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这份一对一的陪伴,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重视的温暖,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
特色活动显深意
每周三下午的“围棋启蒙小课堂”中,团队成员全程参与了两次教学活动。第一次基础规则课上,在老师讲解完落子、提子规则后,大家带领孩子们在小棋盘上练习“虎口”和“禁入点”。面对总把棋子扔得满地都是的孩子,成员们创新方式,约定“每摆对一个棋子就奖励一颗星星,集满五颗可以换一张小书签”。随着星星数量的增加,孩子们渐渐明白“规则里藏着乐趣”,不仅不再乱扔棋子,还主动一起摆棋。第二次粘土手工课以“我眼中的夏天”为主题,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同捏制冰淇淋、太阳、小风扇等作品。当志愿者帮助一位腼腆女孩完成作品,听她小声说:“谢谢姐姐,这是我做的第一个西瓜。”时,团队成员突然读懂了志愿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完成任务,更是用耐心守护成长的每个瞬间。

图为志愿者的合影。 王雨凡供图
两周的实践让“红心研墨”志愿团队收获满满。起初,大家以为“协助”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后来才逐渐发现,整理工具的过程是在培养责任意识,辅导孩子的经历是在锻炼沟通能力,而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时,更找回了成年人渐渐丢失的想象力。临别那天,孩子们纷纷把自己做的粘土小作品塞进队员手里,听他们问:“姐姐,下次还来和我一起做粘土作品吗?”这一幕让所有志愿者深受触动,原来不经意的付出,早已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温暖的种子。7月30日,随着最后一项活动的结束,此次图书馆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句号,但这份关于爱与成长的记忆,将永远镌刻在每个人心中。
结语:这段志愿经历像一面镜子,照见“奉献”的本质。它不是站在高处的给予,而是蹲下来的平视;不是完成任务的敷衍,而是投入真心的陪伴。团队成员明白,志愿精神最动人的模样,是把“孩子的需求”放在心上,把“琐碎的工作”做到极致。这些藏在日常里的善意,终将如夏日阳光,在记忆里留下永恒的温度,照亮往后的每段旅程。
 
 
 
 
来源:周钰蓉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用爱心浇灌希望,以行动点亮未来
  • 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图书馆,开启了一场为期15天的儿童成长陪伴行动。团队以“
  • 08-14
  • 用耐心守护成长,用真诚传递温暖
  • 2025年7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走进安徽省滁州市图书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儿童
  •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