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三点整,作为“青鸟”宣讲团的一员,我和伙伴们走进了历城区花园南社区的活动室,为社区的老人们普及中医药知识,并带大家一起了解和制作非遗文化——“艾草锤”。
天气十分闷热,我们走进来的时候老人们正在摇着蒲扇,互相聊着家常,看到我们带着大包小包的材料进来,都好奇地张望着。“爷爷奶奶们好!我们今天来呀,是给咱们宣讲一些养生知识的“。打过招呼后,我打开了PPT——《药趣艾锤——中医之道,循经固元》。
先从熟悉的中医典籍讲起,从《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老人们都饶有兴趣的倾听着;“咱们去中医院看病的时候呀,医生们都会给我们开一个药方,让药房按比例给我们抓药“,讲到中药搭配的原则时,我用黄芪和当归、金银花和连翘等例子帮助老人们进一步理解,随后又分享了煎煮时的讲究和注意的禁忌事项,大家对这些老传统都很有感情,很多老人都在默默的点头。
最期待的动手环节开始了。我们把准备好的陈年艾绒、布块、棉线、小木棍分给大家,我一边在投影上放制作步骤图,一边讲解:“第一步,先把艾草包团成圆球,再用小木棍固定住……第二步,再用均匀地褶布包起来……最后,用棉线从顶部开始用力缠紧,尾部留个小挂环……”活动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李爷爷手有点抖,但做得很认真,一丝不苟地团艾草、插木棍;旁边的赵大娘动作麻利些,很快就包好了布,开始缠线,还热心地指导旁边的邻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老人的小孙子,小男孩全神贯注地听着我们的讲解,虽然动手时有些稚嫩和生疏,但在我们队员的耐心帮助下,小男孩儿最终完成了制作,脸上洋溢着笑容。大家互相帮忙,说说笑笑,伴着空气里艾草特有的那股清苦香气,形成了一片祥和的气氛。做好以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拿起刚做好的艾草锤,按照我们讲解的“拍八虚”的方法轻轻敲打自己的肩膀和胳膊,脸上露出舒坦的表情,看着大家满足的样子,我们几个志愿者也特别高兴。
今天这短短的一次宣讲,我们不只是教大家做了一个小小的养生工具,看到老人们认真听讲、积极动手、互相帮助的样子,听着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还有那股弥漫在空气里的艾草香,都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青鸟”做这些事的意义——把一点点实用的健康知识、一份传统的老智慧,还有一份邻里间的温暖,实实在在地送到社区老人身边。这小小的艾草锤,敲打的是身体,传递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