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和辉县市志愿者赴辉县文化广场暑期社会实践
一、前言:文化沃土上的青春使命
辉县作为革命老区,其文化广场承载着“红色基因”与“民生温度”的双重血脉。2025年暑期,“人民永和”公益演出将汇聚非遗戏曲、军民合唱等20余个特色节目,预计吸引超千名群众。我院组建的20人志愿服务队,将化身“文化信使”,在引导入场、应急保障、亲情联络等岗位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基层服务答卷。
二、活动意义:从服务台到精神原野
1. 文化传承的“摆渡人”
o 通过服务秦腔《忠保国》、皮影戏《沂蒙颂》等传统节目保障,深度接触非遗文化
o 在后台与老艺人对话,录制《匠人口述史》影像资料
2. 基层治理的“显微镜”
o 记录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78条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o 体验“多部门联动”应急机制(公安+医疗+消防)
3. 家国情怀的“播种机”
o 设置“家书驿站”:志愿者为家属手写服务感言,演出后当面递交
o 开辟“祖孙观影区”,促成隔代共情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践主题
“萤火照亮百家欢”——基层文化服务中的青年担当与家国共鸣
四、行前准备:铸剑为犁
阶段 核心行动 人文内涵 8月2日 ▶特邀辉县文化馆馆长开展讲座《从广场舞到国家舞台:群众文化的蝶变》 理解文化服务的历史纵深
8月5日 ▶方言特训:掌握10句辉县方言服务用语(如“恁往这边走”) 破除语言隔阂,传递乡土温情
8月7日 ▶制作“服务能量包”:含解暑药、便携风扇、老花镜(服务老年观众) 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
五、实践日全纪实:星光下的接力赛
🌅
16:00预热·匠心布场 后勤组铺设200米“彩虹地标”:
• 红色通道:演员专用快速道
• 绿色通道:老弱孕残优先区
• 金色通道:家属观演VIP席
🌇
17:30攻坚·温情时刻 场景1:暴雨突至,秩序组用防雨布30秒搭建“爱心长廊”,护送200名观众转移
场景2:大学生张悦发现走失男孩,用方言儿歌《月亮粑粑》安抚情绪,广播寻亲成功
场景3:引导组为盲人夫妇提供“口述影像服务”,同步解说舞台动作
🌃
20:00沉淀·余韵悠长 全体志愿者手持可降解垃圾袋开展“弯腰行动”,回收矿泉水瓶386个→捐赠环保工作站
舞台大屏播放家属采访VCR:“孩子教观众扫码预约的样子,比他拿奖学金还让我骄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为志愿者为观众提供引用水
图为本次文艺表演
六、分工体系:齿轮咬合中的光芒
组别 创新举措 精神符号 引导组 创建“三语服务岗”(方言/普通话/英语) 文化包容的桥梁
秩序组 开发“人流热力图”小程序预警拥挤区域 科技赋能安全的典范
亲情组 开设“亲子非遗体验角”(皮影涂鸦、戏脸绘制) 文化传承的种子
七、预期成果:从足迹到丰碑
1. 有形载体
o 出版《基层文化服务白皮书》(含8类危机处理案例)
o 获赠辉县文旅局题字卷轴:“高校智援惠民生,文化星火代代传”
2. 无形价值
o 建立“广场服务长效站”:每月选派5名志愿者驻点服务
o 促成校地共建协议:我院成为“辉县文化数字化保护基地”
八、宣传矩阵:让微光照亮远方
传播层 核心内容 情感锚点 即时传播 抖音直播“志愿者的一天”#幕后英雄话题(@广场大屏同步播放) 真实的力量
深度叙事 推文《在检票机与舞台之间:一个00后的文化觉醒》 个体成长史诗
社会共鸣 联合《中国青年报》发起“寻找身边文化守护者”征文 全民参与的价值认同
九、总结升华:服务永生
8月8日朝阳中的反思
在广场“志愿林”栽下20棵石榴树(象征团结),每棵树悬挂志愿者铭牌:
•
树根部:刻服务格言(如“服务是永不落幕的演出”)
•
树枝部:系家属留言瓶(母亲王某:“儿子扶老人时弯下的腰,比舞台更挺拔”)
长效行动
1. 成立“文化服务学分银行”:实践时长可兑换选修课学分
2. 启动“反哺计划”:动员受助群众成为下届志愿者,形成爱心循环
图为志愿者们结束活动合影
